新时代的士兵楷模
——记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士官向南林(上篇)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京西宾馆会见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部分基层部队人大代表时,与向南林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一个出生于1981年的年轻人,在1999年底参军入伍后,怀着一种高远的人生信念,不断坚定自己忠实履行军人使命和岗位职责的价值取向,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士官向南林。
近年来,向南林先后被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还被沈阳军区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被集团军树为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和三等功一次,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身为普通一兵的向南林,总是以自己特有的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形象去真诚待人、影响他人,努力彰显其人格之美、人性之善;遇到力所不及的人生坎坷,也能坦然面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处之待之。
几年来,他被部队公认为“钻研精神最强、知识技术最全面、维修经验最丰富、学术成果最多”的好战士。与此同时,经他多方帮助和转化的战士有10多个,还有13人立功受奖,有60多人成为专业骨干,有20多人成为班长。采访中,官兵们这样评价向南林:他是士兵的楷模,在新时代的军营一路领跑;他像青春的火炬,点燃了自己,也辉映着当今中国的年轻人!“学好科学理论,争当优秀士兵”
向南林的家乡在四川省大巴山区旺苍县的农村,这里曾是革命老区,他的父辈中有好几位都是共产党员,他从小受到勤奋、正直和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的教育和熏陶。改革开放后,他的父亲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母亲做些小生意,家里的日子好了起来,还盖起三间新房。
可是,1994年,向南林的母亲在卖粮的路上出了车祸。命虽然保住了,可几年下来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了两万多元的外债。此时,他正在上高三,学习成绩不错,还兼着校学生会主席。懂事的向南林感到,家里太困难了,弟弟还在上初中,这样的家境能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吗?他想到了参军,想到了在军营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抱负。就这样,他瞒着父母报名当兵了。
向南林所到的部队,就沈阳军区来说,有着涌现雷锋、学习雷锋的良好氛围;其所在的连队,又是集团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单位,连指导员曹树林还是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获得者。曹树林曾对这个新战士说过:“国家发展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家里所遇到的一些难题,也是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鼓励他“学好科学理论,争当优秀士兵”。
没多久,向南林就在连里讲了一次学习心得“站在个人角度看改革,越看越憋屈;站在全局看改革,越看越亮堂”,演讲真情流露,大受官兵好评。
从此,他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理论当中。
向南林坦言:“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创新理论也带来我们家乡新变化。现在,山里路通了,日子也富了;乡亲们实行合作医疗,能看得起病了;我父亲的工资涨了好几回了,母亲也在政府协调下外出打工挣钱了,弟弟还考上了大学。一句话,创新理论好,中国的发展看好!”
他的头脑在理论之光的映照下越发聪慧,一个感受祖国发展雨露阳光的时代军人脱颖而出。连队有一个“学习小屋”
几年前的一天,已是深夜时分,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连长任振东查铺查哨来到修理班,他发现一个空铺,一摸,被窝里一片冰凉。
人呢?任振东一路查找,找到三楼的一间小库房,只见向南林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捧着书本,正在那里专心致志学理论呢!
此情此景让任振东心头一热。第二天中午,任振东把向南林找来:“爱学习是好事,可也得注意休息呀;咱连的一楼还有个空屋子,你就到那儿去学习吧!”从此,修理连的一个“学习小屋”落成了。
就是在这间“学习小屋”里,向南林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学习感言;也是在这间“学习小屋”里,他又发起成立全团第一个理论学习小组,还根据战士的心得体会,整理出《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观点辅导教材》,让很多战士在理论上大有长进。
采访中,记者也有疑惑:热情再高、专注度再大,一个战士的舞台空间、影响力能有多大呢?向南林的回答是如此铿锵有力,发人深思:“能带动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能带动一个班就带动一个班!”
修理连有个年龄较大的士官,曾在学理论上劲头不足,连队一组织学习,他就拿出“人过三十不学艺”的老话来搪塞,也影响了其他战士的积极性。向南林有办法,他先把每天的报纸读一遍,把有关理论文章做好标记,然后,在读报时间就请这位士官给大家领读;再过一段时间,又请这位士官担当理论学习小组的副组长,一来二去,这位士官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后来,还成了连队理论骨干呢!
自2004年以来,向南林已给全团官兵、驻地学校和精神文明共建单位作报告40多场,带出理论骨干100多人。“小兵也要干大事”
在“学习小屋”的墙上有一个条幅,这是向南林亲笔书写的:“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运用;对真理的最大信仰是践行。”这是其执着信念的流露。同时,他也一直信守自己的远大志向,那就是:当兵就要当优秀士兵;当士官就要成为有作为的“军中蓝领”;身为年轻军人就要成为有志青年。
入伍当新兵,他以优秀成绩获得营里嘉奖;当了战士,又在新兵中第一个成为全能炮手;当文书兼军械员时,获全旅军械员比武第二名;在军械士官学校就读时,也是优秀学员;担任指挥仪修理技师,在集团军比武中获第一名;改任简易情报指挥兼雷达修理技师,其培训过的操作手参加沈阳军区雷达站比武,再获四个单项和团体第一名。战友们称赞他:“九年六个岗,岗岗叫得响!”在向南林的手上,有30多本各类荣誉证书。
向南林有句名言:“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士兵,要放眼世界,心存忧患,练好今天的本领,准备打赢明天的战争。”他还有句口头禅“小兵也要干大事”。在这个普通一兵的心中,想得更多的是,把忠实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作为练精兵、谋打赢的根本动力;把关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走向和角逐作为看问题、想对策的崭新视角;把信息化在装备维修领域的运用作为搞革新、出成果的努力方向。
该团领导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还是几年前的冬季部队外出训练时,一天晚上,通讯兵抢修一个电台设备,原本和这个修理专业不搭调的向南林却披着大衣静静地守在一旁看着、学着,直到深夜一点多。其实,他在抓住一切机会朝着更宽泛的技术领域学习。
据介绍,向南林有着听声音辨故障的绝活儿。部队训练时,他在指挥仪边上一蹲就经常是十几个小时,听声音、辨情况、记参数,摸索机器运行规律,练就了“一听准”功夫。一次,他随着连队保障演习,演习开始前的几分钟,指挥仪发出异常的声音,他一听即断定:“是线芯有了问题!”很快,手到病除,指挥仪恢复正常。
自2004年以来,向南林撰写了《立足现有装备条件努力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等9篇研讨文章,在部队专业杂志上发表。前两年,该团根据外军在本土遥控指挥战场修理的实例,要研制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他被选中进入攻关小组。这套系统中,数模转换、音频视频无线传输是重点、难点。那段时间,他通读《微波传输技术》、《无线电通信原理》等专业书籍,找专家跑院校,最终和战友们一起研制成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向南林,虽为普通一兵,却干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成就了无愧于绿色军营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