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未来五年,沈阳市畜牧业将在以往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在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新的步伐。4月16日,沈阳市2008年动物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沈阳市现代畜牧业“2158”发展计划正式启动。
提升畜牧业地位 发展富民产业
王翔坤副市长在会上做了讲话,他特别指出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决定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实现县域经济振兴的需要。
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突破口。畜牧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资源广、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受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比较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强,发展空间大,既可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又可以单家独户饲养,是一个千家万户都能做的富民产业。同时,现代畜牧业特别是畜牧加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土地的依存度低,单位产出率高,能够大量吸纳和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兴衰存亡,事关公共卫生安全,是动物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春天是动物疫情的多发季节,各级政府特别是动监部门必须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做好防大疫、打硬仗的准备。当前重点是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春季集中防疫工作。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要继续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部门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机制,一级抓一级,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畜牧业发展迅猛成为农业主导产业
沈阳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局长陈永祥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
畜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农业中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市肉蛋奶产量达到172.4万吨,牧业产值达162.4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达53.6%,连续两年超过半壁江山,实现了由农业的附属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过渡。畜牧业产值在全省排名始终保持首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由2002年的第九位上升到第四位;我市由畜产品调入大市变成调出大市,形成了肉牛、肉羊、生猪、蛋禽、乳品、饲料等六大产业链条。
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制定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完善了应急与指挥体系和管理规范。全面落实了免疫、检疫、监测、预警等防控措施,重大动物疫情连续三年保持零发生,动物防疫工作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实现“2158”计划 奔向畜牧现代化
会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今后五年,是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实施现代畜牧业发展计划统领全局,把我市建成“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大市。具体目标是:实现“2158”发展计划,即:到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要实现240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240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要达到58%;同时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7万吨、75万吨和43万吨,年递增率分别为9.0%、7.7%和6.3%,基本实现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格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达到无疫区示范区标准,重大动物疫情保持零发生;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出率控制在1%以下。
区位优势明显条件得天独厚
几年来,全国畜牧业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南畜北养,北畜南调”趋势日益明显,为我市大力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城镇人口密集,整体消费水平较高,近临京津等重要的国内消费市场和日、韩、俄等畜产品消费大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地处东北玉米带、大豆主产区,发展畜牧业饲料资源丰富;位于温带、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畜禽四季出栏,畜产品均衡上市;畜禽良种化程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健全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能够为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饲养畜禽获利丰厚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目前情况看,年出栏肉牛1000头,可获利70-80万元;出栏生猪1000头,可获利40万元;出栏肉鸡10万只,可获利25-30万元;出栏鸭鹅1万只,可获利20-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