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视提高民众的反恐作用,在安全意识下人们对身边的异常状况非常敏感,好比是反恐部门的触角、眼睛、耳朵 2007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举行军警民奥运安保实兵演练,演练了处置化学恐怖袭击、反劫持等课目。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对境内外的恐怖威胁不容忽视。放眼全球,自“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的反恐怖斗争在日益深入,对于恐怖主义的研究和反恐怖斗争的认识也在深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春,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性反恐怖问题学术研究机构,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该中心主任李伟研究员,近日就有关借鉴国际反恐斗争经验的话题,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专访。
对恐怖威胁的定位 《瞭望》:发生在纽约的“911”恐怖爆炸事件已过去近7个年头。7年来,美国从未停止对反恐措施的部署和完善,“911”后美国的种种反恐政策是在何种背景下出台的?
李伟:首先,美国并不是“911”之后才加强反恐的,英、美等国“911”以前也都有不同的反恐措施。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当这些国家真正遭受到大规模恐怖活动的袭击之后,真正的全面的反恐活动才步入正轨。
对这些国家来说,在面临威胁的时候,对威胁的定位很重要。这种威胁是来自本土的,还是国际性的,是个案,还是全面的威胁。在认清自己面临的威胁是什么的时候,才能在反恐的措施上有一个程度上的,或者定位上的做法,所以这个是我们在总结“911”以后美国反恐措施的前提。
为什么美国在发生“911”事件以后反恐措施会有一个大的转变?这首先体现在“911”给美国带来的危害是前所未有的,另外,美国面临的威胁已不再是个案,而是全面的威胁。恐怖势力把主要目标已经对准美国了。所以美国把面临的威胁定义为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又可以称为是几个方面来加强美国的国土安全。
《瞭望》:“911”后美国都采取了 哪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反恐?
李伟:针对美国本土的安全,“911”后,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明确战略。这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美国反击恐怖主义的国家战略要明确对手是谁。第二个是明确美国要怎么办。
美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大部分,一个是在国际上采取的反恐措施,一个是在国内采取的措施。
包括针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包括采取的相关国际性措施,包括PSI(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计划)、集装箱协议、反恐贸易伙伴计划、生物反恐立法等,这些国际性措施都是为了确保本土安全而进行的。
如PSI主要是说美国可以在公海拦截他认为装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航空器或者船舶。集装箱贸易计划是说要求所有进入美国港口的集装箱,必须在出发的港口进行相关的检查等,确保里面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恐贸易伙伴计划是要求所有输美的商品厂商必须加入这个计划,以保证其所有供货商都在美国的安全检验范围之内,才能快速通关。生物反恐立法是针对美国进口的食品及所有生物类制品要有严格的一整套的检验,以确保恐怖分子不能利用这种渠道,把一些可能会制造生物恐怖主义的边缘体带入美国境内。
美国国内的各项反恐措施 李伟:我们重点谈美国国内的反恐措施。首先,为保护本土安全,美国加快了各项反恐立法。这些法(又被称为美国爱国法)的出台速度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快。2001年10月反恐怖法案就出台了。
之所以快和美国所处的安全状态有关。国际恐怖主义处于一个战争状态,所以是一个战时立法,需要时间快。另外,这个法律实际上是包裹法,包含了很多内容,包括对恐怖主义的一些界定、美国各个部门的职能及美国一些部门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原来美国的反洗钱法拖了很长时间都没有通过,2001年,作为反恐法的一部分,也很快获得通过。除了反恐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配套法令,都是为了确保反恐能顺利有效地实施。
其次的“大动作”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主要源于美国独立调查委员会对“911”事件的调查。美国每年对相关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经费预算,却没有能防止“911”恐怖事件的发生。调查结果显示,之所以会发生“911”事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存在结构性的问题。
独立调查委员会认为,美国的情报安全执法机构的整个结构现状,并不是为了应对恐怖主义而是为了应对以国家为主体的外来威胁。于是,新成立了国土安全部,统筹联邦机构里的20多个部门,进行协调管理。新成立了专门的国家情报局,因为以前在情报共享和沟通、分析上存在不协调等问题。另外还成立了国家反恐中心等专业反恐部门。
再有,通过三个具体措施赋予情报安全执法机构更多的权力,这也是最引起西方民众争议的方面。具体包括,不经许可就可以进行电话窃听、可以拘留或驱逐怀疑对象、通过公共资源查找个人隐私信息等。
美国政府认为,应对恐怖威胁不能走常规程序来进行,虽然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也曾受到舆论的广泛争议,但几年来民众还是逐渐接受了这些方式,大多数人认为,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同时,通过一系列措施,注重加强技术方面的反恐。
一是利用技术手段获得情报信息,如通过网络、通讯系统等。事实上,现在所有的通讯系统实际上都在美国的监控之下,通过对关键词的检索,通过对已了解的涉恐人员进行监控。传统以人力获得情报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极端理念影响的恐怖活动。
二是加强数据库的建设。主要是针对恐怖分子的,美国有一个来访者计划,包括边境控制计划,这些都纳入了国土安全部的统一指挥部署。通过采集出入美国人员的指纹、电子照片等,分析出入境人员的工作生活信息,排除和锁定恐怖嫌疑。
三是围绕重点目标采取重点防范措施。包括扩大空间和地面的禁区范围,如华尔街设置了一些物理性防撞的水泥墩,防止汽车炸弹方式的恐怖袭击。同时,加强对一些公共场所的安检措施,如商场、影剧院、博物馆等入场时的安全检查。
四是防控核生化。在关键的道路和重要部门设置放射物检测装置,一旦有人携带放射性物质经过时就会报警。包括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因美国曾经发生过炭疽病毒等。
重在提高公众的反恐意识 《瞭望》:美国政府出台的这些反恐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哪些?
李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美国重视提高所有民众的反恐作用。再多的措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为反恐专业部门提供了各种便利,但他们依然难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要突破这个局限性,就要提高民众的反恐意识。我们讲恐怖分子很狡猾,很隐蔽,但他们必须在这个社会中生存。
民众在反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民众需要懂得一旦发生恐怖事件,如爆炸、劫持、绑架或者投毒事件等,他们需要知道该怎么做。不能期望民众具有专业部门的相关应对能力,但恐怖分子就是希望通过制造恐怖事件引起民众的普遍恐慌。
联系到我们自己,中国人口众多,生活区域密集,因为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民众在发生突发事件时,首先要知道确保自身的安全。在应对突发情况时,青年、老人、妇女、儿童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很重要。
第二,民众提高了安全意识,会对身边的异常状况非常敏感,这个时候民众就有义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好比是专业部门的触角、眼睛、耳朵。目前在国外,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做法。
在美国,白宫有专门网站介绍反恐常识。其中一个网站叫做“AREYOUREADY(你准备好了吗)”,里面有具体的教民众该如何处理身边发生的突发事件。
民众为了安全会逐渐接受 《瞭望》:美国政府出台的反恐措施,民众反映如何?
李伟:因涉及个人隐私,民众对这些反恐措施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在英国,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有CCTV(有线电缆监视系统),大家渐渐习以为常。毫无疑问,闭路电视摄像机在英国的普及正在改变英国社会。许多英国人认为,他们以失去隐私的代价换来了安全感,但还是值得的。而面部识别技术其实在美国也开始使用。
有人怀疑,一向视个人隐私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国公民能受得了这种无处不在的监视吗?《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2001年9月底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0%的被调查者认为,为了使美国免遭恐怖分子的攻击,他们将不得不放弃一些个人的自由。
但也有人认为,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坚持这样一个理念:任何人的机会都不应因他的背景或他以往的表现而受到限制。美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如果因到处使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面部识别扫描技术而使这个理念死亡,那可能是本拉丹对美国社会更为可怕的打击。
《瞭望》:美国的反恐措施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李伟:美国的反恐措施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但是,首先我们要对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威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是对政府有足够的信任。
我们目前已经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国政府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中国反恐的体制、机制建设也相应完善。我个人认为,无论从机制上,还是能力上,中国完全可以确保奥运会的顺利进行。(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洁)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