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长李炷烽:盼厦金“两户”合为两岸“大门”
制图 搜狐新闻 |
(记者 陈成沛)
本月16日,金门县长李炷烽循厦金“小三通”来厦参加第三届海沧保生大帝慈济文化节,这是李炷烽首次来厦参加保生大帝吴真人祭典。在17日文化节的开幕仪式上,李炷烽作为陪祭人之一参与了祭典。仪式结束后,记者就“金厦特区”议题采访李炷烽,他发表意见称,不妨用“两门模式”建金厦特区,“我相信这是中华民族重新再造、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的契机。”
A.“两扇户”开大门走大路
在祭典现场,李炷烽很虔诚地向着保生大帝叩首,并欣然留影。
“两门相望,金厦是一家。特别是台湾的新‘政府’组成之后,希望能够改变过去手头的政策,因为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所以,我觉得成立‘金厦特区’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符合全民的期待。”李炷烽向记者侃侃而谈,“金门作为台湾的一个窗口,厦门正好也是大陆的一个窗口,所以我想,所谓‘厦金特别区’,或说是两岸共同市场,是希望这样两个窗口能够合而为一。我相信这是中华民族重新再造、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的契机。”
李炷烽认为,“金厦特区”这项议题不仅攸关金门的前途,也攸关两岸的发展,还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他还建议用“两门模式”来建“金厦特区”,“不同于过去所说的港澳模式,我觉得不如说我们是‘两门模式’。所谓‘门’,金门是台湾一个门户,厦门是大陆一个门户,正好一个是金‘门’,一个是厦‘门’。厦门是大陆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因大陆方面同意它用另一种经济体制发展,所以创造出今天的繁荣与进步。相对的,金门从1949年到今天,一直是‘战地’,所以也算是台湾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现在,我们将这两个不同特别区进行整合是切实可行的。”
对此,李炷烽解释说,“一个门,如果只有一扇门则称为户,必须要有两扇户才能成为大门。两岸要走向共同发展,必须要有‘一国两制’底下的金门与马祖以及大陆的厦门。只有金门这扇户,加上厦门这扇户,合起来才是大门,才能开大门走大路。”
B.找出路,力推“金厦特区”
李炷烽是台湾地区最早站出来为两岸和平发展大声疾呼的地方官员之一,也是为金门地区发展找出路的县长。
早在2004年,他就建议由福建供电金门,并呼吁台湾当局能以宏观的角度同意,“金门与大陆相当接近,若能由毗邻的福建供应金门电力,一方面可以减少台电在金门的亏损,另一方面可以让金门有充足的电力供应,使金门未来的发展得到充分保证。”之后,李炷烽还一直力促两岸兴建金嶝跨海大桥。在他看来,如果金嶝大桥能建成,金门的用水、用电、电信供应问题等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金嶝大桥的建立,还为其“金门经济特区”的构想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其时,李炷烽提出的“金门经济特区”的构想,是希望能将金门建成两岸“境外航运中心”、“加工出口区”,还计划设置金门物流中心、台商学校、台湾商品展示中心等,希望利用金门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台商在金门投资,复苏金门经济。
在2006年11月,李炷烽以《21世纪新台湾的出路———金门作为“一国两制试验区”之刍议》为题,希望在金门试验“一国两制”。消息传出,不仅在金门县议会引发了激烈争论,更是在台湾本岛乃至大陆的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份包含“历史回顾”、“实施‘一国两制’的可能与实践”、“利弊分析”等7个部分的专题报告中,李炷烽将金门的“一国两制试验区”描绘成“台湾未来的新出路”,并表示让金门“跳脱统‘独’、蓝绿、南北对抗的僵化思维……不但让大陆的‘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实践的机会,又能避免对台湾的直接重大冲击。”
C.开口越多,往来就越方便
而在本月14日下午,金门县政府与台湾竞争力论坛在金门县文化局举行了“金厦特区座谈会”,研议“金厦特区”的可行性与具体施行方向。
此次来厦展开“宗教之旅”,李炷烽还参加了园博园的闭幕式,并参观了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对此,李炷烽表示,“我觉得东渡也好,五通也好,开的口越多,进出越方便,市场就会越热络。”同时,他还透露说,为因应“五二○”之后可能升级的“中三通”乃至“大三通”,金门方面已经着手准备扩充通关设备和通关空间。
李炷烽说,金门民众需求的是“小三通”开放幅度的扩大,“未来‘大三通’后,由于两岸直航成本高,金门在‘小三通’占有价格优势,且两岸关系往前发展,金门不可能被边缘化。”
“在‘五二0’之后,相信两岸在这方面的规划会更为积极,也希望在很快的时间能够促成实现,这是全民的期待,也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李炷烽对金门的未来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