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速公路交警“魔鬼风区”勇救14人
4月18日16时42分,新疆高支队吐鲁番大队小草湖中队民警,在三十里风区营救被困群众。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彭芳 张孝宇 通讯员张志强 李贯东 张欢 丁建明 张建疆摄影报道)4月18日凌晨1时59分,新疆吐鲁番市消防中队接到报警,称在吐鲁番市至托克逊县境内,6辆汽车被大风刮翻,14名群众被困。
吐鲁番市消防中队15名官兵2辆抢险救援车前往救援。经两个半小时的救援,消防官兵将6辆车内14名被困人员解救到救援车辆上,被救人员均未受伤。
记者现场经历大风袭击
经过两个小时车程,记者来到距乌市120公里的小草湖收费站,此时收费站路段风力已超过10级。为避免风区大风将普通轿车吹翻发生事故,记者一行便转乘自重5吨的抗风抢险车,来到了全年大风天气超过百日的吐鲁番三十里风区。
进入风区后,高等级公路交警支队吐鲁番大队小草湖中队经验丰富的民警下车体验片刻后回到车上告诉记者,目前风区地表风力约11级,50米上空风力14级左右,瞬间风力可达40米/秒。而就在其上下车开门的一瞬,车厢内的空气顿时已被淹呛的尘土味侵蚀。
18日16时,抗风抢险车开始摇晃,车厢外不时传来石子拍打车身的“呲呲”声,透过抗风车前挡风玻璃记者看到,在视线外约200米远处,风力发电机(俗称“大风车”)已停止转动,且被一层层愈飞愈高的雾气渐渐弥漫,大风车开始若隐若现。
随着抗风车渐渐驶入风区中央,这辆自重5吨,乘载8人的抗风车好似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小舟,无规则地随风摇摆。除了两名民警一人驾车一人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外,在长约1.5米、宽约1.2米、高约1.3米的后车厢内,6名同行记者及民警只得相互搀扶着坐在仅有的四个座位上,而在抗风车内记录经历的记者也已无法正常写字。
吐鲁番大队教导员张宏介绍,三十里风区是从小草湖立交桥至大河沿立交桥长约15公里的路段,全线共设8个避风港,基本保证2公里一个。而每年换季时就是三十里风区大风天气集中时段,一般集中在3~4月、8~9月、11~12月,其次,只要乌鲁木齐出现降雨、降雪天气,这里便会狂风大作。
这对于大队现有的31名执勤民警及10辆巡逻警车来说,平时风力10级左右时,驱车从小草湖收费站出发,到达风区需走30~40分钟,而风力若超过13级、且能见度较低时,民警驱车则需要两个小时才能从小草湖收费站驶抵风区。
当日16时~18时,记者身处大风肆虐的三十里风区内,短短2小时,便相继经历了面对大风无法自保、救援民警抗击大风及被困人员被安全送出风区的全过程。
10分钟 三次双腿失控
16时02分,在三十里风区一处避风港内,一辆挂新B牌照的厢式货车及一辆挂新A牌照的小货车相隔约3米,并排停放着。记者发现,两车均尾部朝西停在避风港内,且两车的每个车轮前,都垫有一块两个拳头般大小的石块。民警将抗风车头北尾南地停放在两车中间,并与前方新A牌照货车间隔约50厘米。
此时记者随民警下车询问被困司机,看到民警们径直向前走,记者也放松了警惕跨步向前,可才跨出三步,刚走到两车空隙处,记者的双腿突然像被人推搡着开始往东边跨步,任凭记者怎么努力往回调转方向,都没有成功,眼看着距离行车道仅有不足2米距离,记者一边大喊“救命”,一边伸直双手试图抓住什么,但空气中除了大风,却无一个能帮助记者停下脚步的固定物,幸好同行摄影记者从后方拉了一把,记者才回到货车前。
就在采访进行一半时,突然大风又起,心惊胆战的记者赶忙拉住身旁的民警,而由于风力过大,记者又一次双腿失控般往马路方向走去,退出两步的民警赶忙将身体侧向西侧来风方向,并朝记者大喊:“憋住气,身体往我这边倾,抓紧我。”
好不容易结束采访,大家刚准备回到车上,大风第三次来袭,这次记者赶紧拉住了抗风车右侧倒车镜支杆,但大风再次将记者的双腿吹得向东侧倾斜,不敢动弹的记者只得紧抓支杆,全身斜趴在车身上,此时,记者身上穿的羽绒服、棉裤都已成摆设,虽未觉寒冷,但身体已明显感觉到被大风吹起的石子敲打的痛楚,而高近膝盖的棉皮靴里也已侵满了沙石。回到车上一看才发现,时间仅过了10分钟。
20分钟 贴一张纸壳
16时20分,在一场历时30秒的大风吹过后,新A牌照货车的右侧玻璃被沙石击碎,两名民警开始帮司机用硬纸壳遮挡。16时23分,正在两名民警及司机高师傅刚把纸壳在窗框间摆好正欲用胶带固定时,大风又起,只见手拿纸壳的三人开始在大风中摇摆,纸壳也还是偏离窗框,等大风吹过后,记者发现三人拉扯着纸壳已全部被吹到了车头处。
记者通过秒表测算,大风一般持续30秒,约隔1.5分钟侵袭一次。16时30分,三人又一次将纸壳摆好,其中一名民警拿出胶带和剪刀正准备粘合时,大风又起,这次,大家吸取了前几次的失败经验,身子全部向风倾斜,双腿呈弓步,终于,在16时40分,将车窗粘好,等民警上车后记者发现,他们身上穿着的藏蓝色衣裤已呈现灰黑色,裤子上还能明显看到巴掌大小的一块块土渍。
95公斤的体重 难抵大风突袭
16时45分,在抗风车的“掩护”下,两辆被困货车驶离风区,再次驶入风区准备救援的民警刚走出2公里,一辆玻璃上贴满纸壳的银色越野车停在路边不敢动弹。经过民警喊话,抗风车抵在该车后部,帮助其起步,然而,越野车还不时地前后打颤,无法起步。
此时,乌鲁木齐在线摄影记者下车拍照,记者看到,其身体一会弯成约60度,一会半蹲在车前,此时,大风再次侵袭,只见,双手紧抓相机的摄影记者咚一下跪在了地上,其拍完照回到车上说:“这风真大,我95公斤的人,都一下被吹地跪到地上。”
被困人员讲述被困15小时
驾驶新A拍照货车被困风区避风港内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他是18日凌晨1点驶入风区后被困的,由于车上满载着新鲜蔬菜,所以才冒险赶路往乌市送货。“我不敢停,这菜要是今晚不送到,我就得赔钱。”高师傅说。
由于其常开车来往于三十里风区,所以想到可能会被困,所以早将水和馕买好,至民警发现为止,他已在风区被困超过15个小时,看到民警,高师傅仍不住掉下了眼泪。
表姐弟首遇大风忘记报警
18日17时45分,抗风车里的巡逻民警接到报警称还有一辆厢式货车被困风区,两人被困车内。经过寻找,民警在风区道路的路基下发现了该车。
被救上抗风车的表姐弟俩表情麻木,姐姐始终用手捂着嘴不说话,而弟弟的声音却持续颤抖。弟弟胡师傅已有6年的开车经验,当天是开车在大河沿卸完货准备返回乌市,他说:“我们昨天下午7点多空车开到这,就感觉快翻了,我一把方向,车就下路基了。我们不常走这,第一次遇到这事,吓得也忘了报警,一晚上车也不敢熄火,天亮一看风还大,才突然想起来报警的事。”
最尴尬:唯一“车夫”变“盲人”
18日16时34分,在在阵大风吹过后,开车送记者来到小草湖的高支队民警宋大勇的近视眼镜被大风吹走,上车后,他开始一个个问同行记者谁有驾照,然而,却无一人给出满意答案。“你们没有一个有驾照吗,我700度近视,眼镜没了,就跟盲人一样,怎么开车送你们回去?”宋大勇说,此时,记者们才开始着急,开始讨论回去的方式,搭班车回去,可是道路封闭已没有任何车……再呆一天,可是仍旧寻不回眼镜。
一回到小草湖中队,在听说一名民警正巧下班要回乌市的消息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最“残忍”:用身体感觉测风力
民警杨钊元告诉记者,新疆华电小草湖风电站是前两年才建成的,建成后,只要风力达到14级以上,风车就会启动自保措施,停止工作,即大风车停止转动。他们就靠这个查看风力情况。
在此之前,他们都靠经验来测试风力,杨钊元说:“一种是靠脸,人出去站一会,根据石子打在脸上的疼痛程度,来估计风力;一种是靠身体,如果在风区弯腰能站稳,风力应该在8~10级,如果只能靠趴在地上或是依附在抗风车上才能站住,说明风力已达10级以上。”
最郁闷:一双新皮鞋 出门吹走一只
民警薛传峰说起风区经历时告诉记者了一件发生在同事身上的一件郁闷事,“同事们给我说的,两年前,一个老民警到风区救人,当天他正好买了双新的皮鞋,刚开车伸出一只脚准备下车,鞋子一下就被吹飞了,回来后,他光了两支脚,手里提着一只新皮鞋,一脸无奈的表情。
最夸张:拳头大石块满地滚
小草湖中队内勤中队长何新峰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里,风区最大的风是在2006年4月9日,“那天,我们到风区里面救人,就看到路上拳头大小的石块满地滚,我们开车不光开得慢,还得到处躲着石头,下车的时候,我们几个民警相互拉着,站在车背面,就这样,石头都能打着我们。”何新峰说。
相关新闻
三十里风区注意事项
1、握稳转向盘。在大风中行驶,驾驶人常会感到转向盘突然“被夺”,机动车行驶方向发生变化,因此风区行车一定要握稳转向盘,行驶途中避免超车,并保持车距。
2、微调转向盘。行驶中如遇大风,感觉汽车产生横向偏移时,不可急打方向,应微量调整方向扶正车头。
3、适当放慢车速。大风吹起的,石子会严重影响驾驶人视线,此时应降低车速行驶。
4、如遇大风天气车辆难以继续行驶,应尽快驶入避风港,并向顺风方向停车,使机动车尾部处于受风方向,避免石子将车玻璃打碎。车辆停好后,迅速报警,乘客及司机不要下车。
三十里风区起风缘由
从白杨河到三个泉长约30里的地带,常年大风天数超过百日,称作“三十里风区”,这里风力多在8级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2级。进入三十里风区,需从乌鲁木齐翻过达板城之后,往吐鲁番、托克逊方向走,而这里由于达板城海拔为1103米,吐鲁番仅有34.5米,这种巨大的海拔高差发生在只有90公里的水平距离中,可见地形坡度很大。
通常冷空气在翻过达板城谷口之后,顺河谷直插海拔更低的托克逊(海拔只有1米,为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当地有句俗语叫“乌雨托风”。意思是说冷空气在乌鲁木齐造成降雨后,向东必然造成托克逊的大风天气。
因此,三十里风区海拔高差是造成大风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缘于地表状况,吐鲁番盆地基本上是沙漠戈壁,吸热能力很强。冷空气侵入前,当地往往晴朗干燥,气温高、气压低。而冷空气来临后,气温低,气压高,巨大的气压梯度必然导致强烈大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