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WTO秘书处将向各成员国发放二份新的文件:2008年对华贸易政策审议WTO秘书处报告和中国政府自己撰写的《政策声明》。一个月后,中国将在日内瓦迎来WTO对华第二次贸易政策审议。会上,中国商务部的领导将代表中国集中回答其他WTO成员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质疑和问题。
为了5月的短短几天,商务部世贸司通报审议处的副处长苏静和她的同事们,已经准备了一年之久。他们的工作是:准备《中国政府政策声明》,并为WTO秘书处提供了解中国有关政策的协助。
这将是一次“大考”,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的贸易政策饱受争议,迄今为止,欧美等国已经携手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了包括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政策、知识产权、出版物市场准入、补贴措施、金融信息管理措施等多起申诉。
“虽然贸易政策审议本身对WTO成员国没有强制性,是一个软性机制,但是作为WTO三大机制之一,它其实是在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各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商务部世贸司司长张向晨说:“现在世界经济下滑,中国成为替罪羊,受到一些攻击。如果我们可以在WTO以一些专业翔实的事实和数据来说明我们的立场和政策,就可以争取更多的成员理解,这非常重要。”
交锋
张向晨还记得,2006年4月,中国第一次在WTO进行贸易政策审议时取得的成功。“当时中国加入WTO不到5年,蜜月期还没过,尽管有一些对中国的不满,但是争端解决的案子不多。我们和WTO秘书处的报告谈到,中国加入WTO之后,清理了3000多件法律法规,关税也实实在在降了下来,赢得了一片赞扬声,拉米也给中国打出了‘A+’的高分。”
但是这一次大考比上一次的考题显然要难了很多,WTO和其他成员国,对于中国政策的观察,正在逐渐的细化。
按照程序,WTO秘书处撰写报告之后,会就初稿和二稿与被审议的国家交流意见,终稿则直接散发给所有WTO成员国。
2007年初,WTO秘书处先是向中国提出了300多个问题,要求中国提供宏观数据、信息等资料。5月,又专门访问中国,会见了相关部委,筹备报告初稿。
2007年9月17日-25日,由WTO秘书处贸易政策审议司布内坎普(Clemens Boonekamp)司长率领的秘书处代表团一行六人访华,就初稿内容与中国相关部委会谈。“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WTO秘书处的官员向各个部委挨个提问。”苏静回忆说。当时参加会谈的中央部委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司法部等25个,商务部参加会谈的司局达到14个。
当时中方的分工是,世贸司就报告中重大原则性和基调性问题向秘书处澄清,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则就草案中涉及的具体事实和数据做出澄清和解释。
“通过我们的努力,初稿有了一些改变。”苏静说。
她举出的一个例子是,初稿中,秘书处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描述和结论非常不利于中国。中方随之提出,中国几年中在保护版权等问题上作了大量工作,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执法也有了很大进步,希望结论能够更加客观积极。此后二稿中,秘书处吸纳了中方的建议。
另一个争执点出现在对中国反垄断法的评价,秘书处报告初稿中表示,质疑中国是否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反垄断法执法体系,苏静和她的同事则表示,中国正在筹备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并且秘书处报告中不应对未来作出猜测。
第二次审议最敏感的问题,仍是美国等国最为关注的贸易顺差与汇率机制、中国货币政策、出口贸易政策。美国一些议员一直声称,中国通过扭曲汇率机制对贸易形成补贴。为了阐述这一情况,2008年1月30日,布内坎普专程访华,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官员会面了解情况。
苏静说,当时人民银行官员表示,IMF都没有认定中国操纵汇率,如果WTO秘书处在自己的报告中引用非权威机构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防火墙
但是令苏静遗憾的是,关于中国的补贴问题,可能仍然会在WTO秘书处最终的报告中出现。
秘书处的逻辑分析是:中国为了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以及消耗大量资源的产品的出口(如煤、钢铁等),增加了这些产品的出口税,导致这些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供应,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被压低,那么所有利用这些产品进行生产的下游产品都受到了间接的补贴。
“我们已经就这一问题作了澄清解释,但是秘书处似乎不打算在相关表述上改变立场,”苏静说,“秘书处的工作是客观独立的,我们只是提供资料和建议,如果他们坚持不改变,我们也无能为力。”
尽管贸易政策审议具有非强制性,但是其他成员国都趁此机会,向中国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就成为他们下一步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的主题。
苏静回忆说,如金融信息管理措施等一些问题,就曾经在2007年底的WTO金融委员会对我过渡性贸易政策审议时被许多成员提出。因此她将这一机制视为“防火墙”,中国可以借此了解其他国家对自己政策关注,从而在很多问题进入争端解决机制之前处理,同时也借此审视自己的政策。
“如果没有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所有的纠纷都要通过劳民伤财的争端解决机制处理,那WTO早就崩溃了。”张向晨说。
从目前了解的信息看,苏静估计,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将成为贸易政策新一轮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然而中国要应对的远远不只这些,2006年,中国第一次贸易政策审议,收到了来自其他成员国的1200多个问题,“我们当时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答复,不少问题都是连夜打电话向国内了解情况”,苏静说:“即使如此,还有一半的问题不得不回国之后才陆续答完。”
按照WTO的规定,中国目前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贸易政策将两年一审,准备这样的考试,将成为工作常态。苏静说,很有可能接下来的审议会一次比一次细化,中国地方政府的各种政策,可能都会被相继纳入审议范畴。 记者 滕晓萌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