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10年前,5个岗位抢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而今,27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争夺一个岗位。
来自中国沈阳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可每年仍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因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单位而不得不转行。
明明有需求,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毕业生徘徊在职场之外?4月2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毕业生普遍不会“动手”
董威是东北大学网络学院的毕业生,成绩优异,满以为找工作不难,可到一家小公司应聘却失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沈阳赛斯特IT教育集团总裁李泽清说,事实上,每年新增人力资源中95%以上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不具备软件开发的动手能力及相关行业知识,而很多IT企业需要的恰恰是这类人才,员工的素质与企业需求的不相匹配,直接导致人力资源总量过剩。一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表示,走入职场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其实是很落后的,即使考试成绩达到90分,可真正上机操作却发现根本找不到门道。
许多人选择先培训后就业
李泽清认为,对于IT行业来说,就业没有任何捷径,只能用技术说话。前面提到的那位董威,应聘失败后参加了国际软件工程师的就业培训,经过几个月艰苦的训练,被华为公司聘用。
2007年10月,当众多2008届的毕业生仍在为求职四处奔走的时候,沈阳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微,这个专升本的学生,与北京利达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大学的最后一年,校内课程不多,我到一家培训机构学习,从实用外语到技术理论、职场训练,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目前的沈阳高校中,像张微这样未毕业先培训的毕业生已屡见不鲜。
毕业生与企业间需沟通
“先培训后就业,先了解市场行情、行业规则,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无往而不胜,这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说,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不了解,加重了毕业生找工作及用人单位找人难度。因此,如何在双方间架设一座桥就成为一种必要。本报记者李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