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谁毁了文艺片的票房

  在众多关于新片开拍、大片上映、明星结婚、女星绯闻的娱乐消息中,看到了一条关于顾长卫新片《立春》的报道,这部被导演张元称为去年最好看的电影,同时也是吴宇森、姜文等力荐的作品,几经波折终于全面公映一周后,仅取得了150万元的全国票房,它的业内良好口碑以及海外获奖的荣誉,仍然没能让其在本土票房有所收获——文艺片在国内,前景依然一片黯淡。


  对于这部顾长卫二执导筒的作品,电影爱好者的关注度要高于他的第一部作品《孔雀》。2005年,《孔雀》不仅赢得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而且以过千万元的成绩成为当年票房最高的文艺片,在商业电影的夹缝中打了漂亮一仗,它的成功甚至让人乐观地想到,国产文艺片的春天已经到来。事实上,诸多电影评论已将《立春》定位于超越《孔雀》之作,但就目前的形势看,《立春》很难在票房上有多大作为了。

  已经不能再将文艺片票房不佳的责任推到导演的清高和孤傲上了。从今年影响较大的两部文艺片——《立春》和《左右》来看,顾长卫和王小帅已经向商业做了最大的妥协。在市场营销方面,《立春》和《左右》明显在借鉴商业片的宣传路线,除了源源不断给媒体提供影片卖点、加大曝光率之外,主创人员围绕电影不辞辛劳奔走各地参加宣传活动的频率,也是以往少见的。以《立春》为例,自去年11月初开始点映,到今年4月11日公映,4个多月来导演和主演频频亮相媒体,接受各种访问,但媒体的好评并没有转化为票房数字。

  是谁毁掉了文艺片的票房?责任恐怕要首推“文艺片”这三个字身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顾长卫称《立春》是一部商业片,对“文艺”二字避之不谈。可是,看过《立春》的观众,怎么会把这部电影当做商业片?它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场面,没有特技,没有床戏,甚至它的煽情也一点儿不大众化——而这些,才是商业片的特征。

  顾长卫避谈“文艺”,是“文艺”这股小小的娱乐支流,已经被商业洪流冲击得七零八落,而票房大卖的唯一方式是迎合大众,在这样的状况下,谁敢堂而皇之往自己身上贴“文艺片”的标签?

  也不是观众毁了文艺片的票房。银幕上的电影多如牛毛,观众有选择权,一些文艺片导演常婉转含蓄地批评观众不识货,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文艺片虽然“小众”,但对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来说,这批小众的数字加到一起也不容小觑。导演可以拍出好的片子,可以俯下身去一手抓艺术,一手抓票房,但让观众走进影院,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影院如何给艺术电影排出更好更长的档期,电影分级制度,艺术院线的建立,电影票价的调整……诸多可以影响到文艺片生存环境的因素,有的都成了老生常谈了,依然看不到进展。

  口碑好的文艺片虽然票房不尽如人意,但在DVD市场上往往却异常火爆,成为众多“碟青”津津乐道和收藏的对象,这种现象也值得业内人士探讨,文艺片不乏支持者,但让他们走进影院怎么就这么难?

  《立春》前后上映的片子,虽无超级大片,但《功夫之王》、《钢铁侠》、《黄金罗盘》、《国家宝藏2》、《三国之见龙卸甲》、《史前一万年》等等扎堆而来的电影,无论哪一部在投资、故事噱头、演员阵容上,对大众的吸引力都要超过《立春》,有了如此众多的观影选择,即便王彩玲(《立春》中的女主角)在银幕上的《为艺术为爱情》唱得再悲怆和响亮,又能吸引来几多眷顾的目光?国内电影大环境得不到改善,文艺片的命运只会如《立春》中诸多人物的梦想那样,虚无而缥缈,看不到希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顾长卫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