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的瑞典人对奥运会向往已久。早在1894年,瑞典国王就向国际奥委会表示,希望主办奥运会。但是直到1904年,顾拜旦才同意将1912年奥运会放在斯德哥尔摩举办。
这届奥运会最大的亮点,是在竞赛组织方面为以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瑞典专门为奥运会兴建的“克罗列夫”体育馆虽然规模不是最大,但是跑道长度被设计为380点33米,接近了如今400米的标准跑道长度。在终点处,主办者实验性地建立了电子计时器和摄影设备,时间记录精确到十分之一秒,并且首次取前六名的成绩。
在1500米比赛中,第二、三名的成绩均为3分56秒9,是依靠摄影才分出了座次,这在奥运史上是首次。
由于价格昂贵,这些新设备在后来的几届奥运会上销声匿迹了,直到1932年伦敦奥运会上才重新亮相。
正因为竞赛组织的规范,本届奥运会诞生了一批历史上最早的奥运会纪录,比如100米美国选手利平科特的10秒6,德国队4乘100米接力的42秒3以及1500米美国选手梅雷迪斯的1分51秒9。
领奖的运动员们惊奇地发现,他们要求按照前三名的名次依次站上三个高低不同的“盒子”,这也是奥运历史上开先河之举,之前的几届,获奖运动员都没有机会体验这样的“礼遇”。
不仅竞赛组织规范,本届奥运会还为后来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那就是将艺术纳入奥运轨道。在奥林匹克艺术展示活动中,顾拜旦的“体育颂”被评为金牌奖并从此传世。
本届奥运会于1912年7月17日举行了闭幕式,瑞典以一枚金牌的优势压倒美国队,取得了金牌榜第一。而这届奥运会最大的英雄称号,非芬兰的长跑名将科勒赫迈宁和美国十项全能选手索普莫属,尽管他们演绎的是悲情故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