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病种很多,目前已认识的约有1500多种,常见病亦达200~300种,为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皮肤病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因、外因二类。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一)风
很多皮肤病都与风邪有着密切关系。当人体抵抗力低下,风邪乘虚入侵,阻于皮肤,使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于濡养,则可致生皮肤病。风邪所致皮肤病,其病变多具有发生迅速,骤起骤消、游走不定,泛发全身或多发头面,皮肤干燥、脱屑,痛痒等特点。常见皮损有风团、丘疹、脱屑等。
(二)湿
皮肤病以外湿居多,但有时外湿与内湿相结合致病。湿邪侵入肌肤,郁结不散,多发生疱疹、瘙痒、渗液、糜烂等,湿邪所致的皮肤病,其皮肤损害为水疱,或为多形性,或皮肤糜烂,常患病于下部,病程缠绵,难以速愈。
(三)热
热为阳邪,热盛则痛。外感热邪,或脏腑实热,蕴郁肌肤,不得外泄,熏蒸肌表,均可发生皮肤病。特点是发病迅速,发展也快,热邪致病多发于人体上部,表现为肌肤红热灼痛,常伴身热、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脉数等症状。
(四)虫
由虫致生的皮肤病多种多样,虫不同则皮损也不相同。一为皮肤中寄生虫直接致病,如疥虫引起的疥疮,真菌则可引起手癣、脚癣、体癣、甲癣等病;一为由昆虫的毒素侵入或过敏引起的皮肤病,如蚊虫、臭虫、虱子叮咬所致的损伤和虫咬皮炎。由虫引起的皮肤病,其症状是皮肤瘙痒甚剧,有的表现为糜烂,有的能互相传染,有的可伴局部虫斑,脘腹疼痛,大便中可查到虫卵等。
(五)毒
由毒邪引起的皮肤病可分为食毒、药物毒、虫毒、漆毒等,其病机不外乎中毒或机体对某物质过敏而成。由毒邪引发的皮肤病,发病前有食“毒”物史或曾内服某种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或有毒虫叮咬史,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方发病。其症状是皮损表现为灼红、肿胀、丘疹、水疱、风团、糜烂等多种形态,或痒或痛,轻症则局限一处,重症则泛发全身。停止上述毒邪来源后,其病去也快。有病情严重者,皮肤暴肿,起大疱,破流滋水,皮肤层层剥脱,甚则危及生命,不可忽视。
(六)血瘀
为皮肤病重要的病因病机,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导致气机不畅,气滞则血凝,血凝久则成瘀。血瘀证候多见于慢性皮肤病,其特点如:皮损色黯、紫红、青紫,或出现肌肤甲错、色素沉着、瘀斑、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舌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
(七)血虚风燥
亦为皮肤病的重要病机。多种慢性皮肤病属于血虚风燥,其临床表现为病期较长,皮损干燥、肥厚、粗糙、脱屑、瘙痒,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苔薄、脉濡等。血虚风燥常见于牛皮癣、白癜风、慢性湿疮、风瘙痒、鱼鳞病等慢性病久之皮肤病。
(八)肝肾不足
脏腑失调是皮肤病重要的病因病机,其中以肝肾不足为多见。所致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大多呈慢性过程,其皮损有干燥、肥厚粗糙、脱屑或伴毛发枯槁,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受损,或伴生疣目,血痣等。
治法依据皮肤病发生的病因病机、皮损特点、患者体质、病情轻重,采用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的原则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但皮肤病是人体全身性疾病在皮肤上的表现,许多全身性疾病可反映在皮肤上;而皮肤上的局部刺激也可引起全身性病变。因此,中医治疗皮肤病主张局部与整体并重。治疗方法分内治、外治两大类,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以及不同的致病因素和皮损形态,然后拟定内治和外治的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