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总笑着说:我是老网民了,1995年就上网
编者按:
当我小心翼翼的提起人民网的缺陷和不足的时候,何总坦诚的承认,并且微笑着表示很愿意和我交流这一点。,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人民网与其说是何总的事业,不如说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不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能够看到和愿意直面其中的不足。2个小时的采访,几次大约进行了一半的时候被电话打断,何总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多是在简单的对话之后,他对对方说:“实在抱歉,我现在正在接受采访,你过会打来好吗?”。
这个细节,让我觉得心头一暖。
突然想起,采访之前进行了一次简单在人民网工作平台的参观,整个工作环境很有人文气息--走廊的花絮墙上贴有员工共同庆生的照片、办公区里每个部门都把本区域的立柱装饰起来、楼道的墙角会有员工设计的作品。当时,我还觉得很奇怪,因为我印象里一直以为人民网的氛围会相对凝重。但是现在,我明白了。
何总在人民日报从事经济报道近三十年,2000年,在他五十岁的时候,服从组织安排离开人民日报经济部进入了人民网。那时的中国互联网才6岁,人民网也刚从人民日报网络版蜕变成一个独立的网站,这一切都很稚嫩也很不完善。
离开人民日报虽然有很多痛苦的舍弃,但是人民网的成功和影响力之大也正印证了何总的一句话--“这更是一个转折。”
人民网简介: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创办了人民网,初期作为人民日报网络版运营,2000年正式更名为人民网。“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是人民网的办网宗旨。多年来,人民网以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国内外网民中树立起了“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人民网有合作媒体数百家,同时依托人民日报社强大的采编力量,以中文(简、繁体)、蒙文、藏文、朝鲜文和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等10种语言11种版本,以图片文字、动漫、音视频、论坛、博客、掘客、手机、聚合新闻(RSS)、网上直播报道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活动的报道,每天24小时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网民发布信息。
何加正简介:
1950年出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高级记者,曾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历任人民日报经济部编辑、副组长、组长、副主任等职,主持过经济部全面工作。
现任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主任、人民网总裁、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一 从人民日报到人民网,不得不说的心路历程 传媒领袖网:您1974年进入人民日报,然后一直从事经济报道接近30年,那么在担任人民网总裁之后,为了网络放弃了以前常年做文字、记者而养成的习惯,这样的转换过程中有什么痛苦的舍弃?能谈谈您的心路历程吗?
何加正:我从到进入人民日报就一直在经济部工作,20多年中经历了很多,但最终还是服从报社领导的安排来到人民网。我不说有什么舍弃的话,从经济部到人民网的转变,应该说各有优势、各有特色,现在回想起来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虽然有一些舍弃,但还是有很多收获,得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虽然当初在情感上的确有些难以接受,因为离开从事了20多年的职业到一个新的岗位上,这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我在人民日报经济部从最基础的编辑工作做起,然后副组长、组长到经济部副主任。那时很尽力,工作做起来也一直都很顺手得心应手。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亲眼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写过许多的社论,、还得过范长江新闻奖。可以说对经济部的工作是全身心的投入,有很深厚的感情,突然要换一个环境,情感上当然是难以接受的。到人民网则是从事一个新鲜全新但而陌生的行业,还是有些难的。但是深入研究网络、在真正进入到网络工作后,也有很多心得体会,现在看到人民网,就觉得自己做的还是不错的!
二 加强行业自律重视网络对年轻人的影响 传媒领袖网:我有一个感触,那就是“如果说网络给我的父辈也就是您这一辈的生活带来一些变化,那么网络可以说完全改变了80、90年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您同意这句话吗?
何加正:我觉得可以这么说,互联网的作用的确十分大,从互联网出现以来产生的现象看,它确实深刻的影响着一代人,特别是80、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
这一代人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都可能因为网络的普及而和他们的上一辈大为不同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基本上离不开互联网,抛开一些网络上瘾的因素,他们的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交友等许多活动基本上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都可以因为互联网变得迅捷而简便,所以说网络的确是改变了这一代的生活方式。
传媒领袖网:互联网还催生了很多网络病。比如说现在年轻人中有这么一个群体,叫做“宅青”,这一群人在网络中能够如鱼得水的和其他人交流,但就是足不出户,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甚至表现出交流障碍和自闭的倾向。其他还有一些不良影响,比如网络暴力,黄色信息等。当网络媒体真正主流化以后,这些群体还有可能变大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群体呢?
何加正: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把网络交流扩大到超过现实的人际交流,这是一种病态的现象。社会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否则可能会影响一代人的性格。
现在年轻人在互联网里交流,不用透露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份、地址,而且什么话都可以说,不需要负责任。他们在网络里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和文化,但是到了现实生活里,反而产生交流障碍,形成隔阂,可能会连必要的人际交往和自我生存能力都会丧失。
我觉得更多的现实交流还是很重要的,就算是网络生活也不是完全虚拟的,也它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年轻人因网络而产生的交流障碍问题的确需要引起重视。
传媒领袖网:实名制一方面可以控制青少年上网时间以防止他们沉迷,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控制他们接触的内容以防止不健康内容的传播。网络实名制现在是不是应该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何加正:网络实名制以前有一段时间的确也提过,那个时候讨论比较火热。当时很多门户网站都在网络上作了调查,征求网民意见,结果大部分网民都表示不同意进行实名制。他们的不同意网民的意见对政府的决策是有很大影响作用的。但是我知道韩国很早是实施过网络实名制。
传媒领袖网:是在2005年。
何加正:对,据我了解韩国实行这个的实名制并不是特别有成效。他们只有一部分网站实行了实名制,还有一部分网站没有,于是网民全都跑到不需要实名制的网站去了,这也说明对网民宣传一下实名制的目的和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网络的优点和缺点不断的暴露,社会的重视程度在加深增加,这个进程的发展就说明互联网的管理特别重要。有些东西不是一层成不变的,现阶段只能是目前这个状况。但是再过几年,两年三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也可能还会有更多更新的变化。所以互联网的管理也要随着现实实际情况的发展来逐步进行完善。
实名制到现在为止都还在尝试,需要逐步的实验。我们可以为愿意实名的人提供实名,不愿意实名的就让他们继续匿名。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网民愿意实名,他们写博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而且不会发表不良信息,他们希望让大家知道,所以他们这部分人群是支持实名制的。现在人民网的博客和论坛里都有很多使用实名的网友。
传媒领袖网:网络游戏又开发一个防沉迷系统,可以说已经开始了网络实名制的进程,您觉得这个探索方向是对的吗?
何加正:做法大家都还在探索之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的优势和缺点都在不断的暴露,有人的看法很积极,也有人有不同意见。,但是一切都还没有定论。到目前为止,一切的解决办法都还在探索之中,防沉迷也是这样。
但是目前的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虽然还不成熟,但是至少能够迈出一步,以后就会有更成熟的方案出来。据我所知,目前的方式和效果并不好,有很多游戏商为了盈利不会严格管理。表面上在管,但是实际上有很多漏洞。有些管理方式,只要稍微懂一点网络知识的人就能破解。
像瑞典就把公众日常基本服务项目都放在网上,比如纳税、缴费等等,必须使用真实姓名和身份才能处理。
传媒领袖网:最近非常受到关注的“互联网视频经营牌照”事件,视频点播类都有牌照,共享类还迟迟未拿到,原因大家都理解成共享类的发布者具有匿名性。原来吸引大家上网之一的匿名性现在是不是成为了网络管理中最大的障碍?
何加正:其实互联网在发展之初都是不存在匿名性的问题的。
互联网一开始是用于军事和科研,但是军事和科研在设计时候的思路本来就是互相可信的,不存在对身份的怀疑或者识别。
可是应用到商业上以后,原来的一系列设计理念就不能套用了。互联网的使用者超过了军事交流和科研这样有限且可信的对象,所有的人都可以进入互联网,这才出现了身份不可识别等匿名所带来的问题。
所以互联网管理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是西方的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他们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法律法规,大多可以沿用到互联网管理中来。但是而我国的法律法规相对比较缺乏,无法沿用到互联网,这就导致我国的互联网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传媒领袖网:许多分享类网站,如土豆、优酷等的融资和发展情况都是相当好的,这个时候才出台相关管理规定,是不是可以说有些滞后呢?
何加正:滞后这个情况还是存在的。管理落后于发展应该说是规律性的,因为管理往往是根据问题来管,不可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制定相关的规定来管理。比如说互联网,只有它发展了,问题暴露出来了,才能根据出现的问题管理。
超前管理往往很难做,有可能扼制事物的发展,管理滞后有可能会矫枉过正。像视频管理出现的这种状况,我们不能说它是过分滞后,但是也没有超前。
传媒领袖网:您觉得在网络管理方面,现在最急需的是什么?
何加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网络管理上有很多共性,但我们还要有别于其他国家。东西方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不一样,网络管理也要适应本国民情民意。西方有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希望国家之间不要互相干涉,制定适合本国的一套管理办法,这样才会得到广大网民的支持。
传媒领袖网:那么立法和自律哪个更重要呢?
何加正:我在很多场合提到过,互联网必须要自律,很多虚假新闻虚假信息都来自互联网,互联网从业人员更要自律,如果网站发布的信息没人敢相信,那么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悲哀。互联网的发展必须和我国的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心路历程一致。
所以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更要强调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自律,不能完全靠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行业自律时时刻刻都能够随机应变。拿视频网站来说,如果之前做好自律,对自身内容严格监控,也不会屡出事端。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加快立法,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太滞后。
三 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传媒领袖网:人民网不但有门户网站的新闻竞争,而且与同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的新华网和中国网竞争,您如何在其中体现出人民网的优势?新华网重在信息量,人民网重在评论的特点是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本身的特点紧紧关联吗?
何加正:在任何一个行业,发展迅速都是由于缘于竞争,网站也是如此。网站之间的竞争肯定是存在的,但还是合作为主。新华社作为是一个国家通讯社,它主要是生产新闻,把各种各样的信息汇集到一起,提供给各个媒体使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不同,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它发出的声音是权威性性的,比如人民日报社论,国外重视人民日报就是因为它权威的社论。
但是人民网和人民日报还有些不同。人民网的口号是“权威媒体大众网站”,我们既要发表权威的声音,又要深深扎根于人民。
许多网站报道新闻,仅仅注重信息量,看信息条数有多少,当然这也是由互联网信息量大的特征导致的。但是人民网的目标是把新闻做深做透、全方位的解析新闻。人民网还有一系列特色栏目,比如网络原创评论专栏--人民时评,还有强国论坛。我认为这就是人民网的特色,也人民网的优势。
传媒领袖网:背靠大树好乘凉,人民网的优势会不会成为它的劣势呢?比如说体制和政策的限制使得它无法发展太快,没有商业网站那么灵活、有创意。
何加正:这种情况有,而且太多了。
不管是一个网站还是一个企业,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还有很多反面问题。但是我们一直都在提醒员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包括我自己,我觉得自己的头脑就非常清醒。每天早上9:00的晨会我都会坚持参加,不会因为其他事情有所推托,我们要不断的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把人民网做得的确有东西可看,不能空有虚名。
我们也很重视培养编辑人员,编辑是一个网站里最中坚的力量。我们要在大众和权威上做文章,不但要让广大网友接受,还要发出权威媒体的声音。曾经出现过这么一条新闻,辽宁下大雪雪灾死了一个人事件,连警察都不没去救。当时网络上到处都是对警察的口诛笔伐,大雪灾有人需要救助,怎么警察都不去救呢?后来经过深入调查发现,那个时候原因是大雪封路,警察没有办法到达出事现场。我们要求编辑从深度上处理一条新闻,挖掘新闻里面的深度内幕,这样新闻才有可读性,人民网也才有权威性可言。
传媒领袖网:我刚刚在参观的时候发现人民网的工作气氛很有人文气息,这让我很意外。因为之前都以为人民网的工作环境可能是相对比较凝重比较正式一些的。
何加正:现在大家的确会有一些误解,这些误解有很多种。
第一个就是和你一样的情况,认为人民日报、人民网都很死板很沉重。但是现在人民日报有很多新变化。前一阵子我出去开会,空闲之时看了一下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很多报纸,大概比较了各个报纸之间的区别。我发现,人民日报真的是改变很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版面上、内容上有很多创新,这是很可喜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大家普遍以为人民网就是人民日报的网络版,给二者划了等号。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人民网在1997年第一次和网民见面的时候,的确是人民日报网络版,但是2000年以后,人民网经过历次改版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闻门户网站,信息量比人民日报大,人民日报信息只占人民网信息的10%,两者也是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
四 没有一家媒体可以统治奥运报道 传媒领袖网: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上网?现在上网主要做什么呢?
何加正:我应该可以说是第一批网民吧!中国互联网全面上线是在1994年,我上网是在1995年。
当时我还没接触过网络,是一个朋友帮我装好各种软件,上网还用“猫”上网,网速特别慢,新浪这些网站内容特别少,完全都不知道上网要干什么。即使1997年人民日报网络版出现的时候,互联网上的内容也不像今天这么丰富。
现在因为工作忙,真正上网看新闻的时间反而很少。但还是经常去看看人民网里的新闻,了解一下编辑们的工作情况如何。
传媒领袖网:作为中国的第一批网民,有10多年网龄,您觉得中国发展互联网以来网民最拥护的举措是什么?
何加正:我觉得这个很不好说,中国互联网发展以来有很多很成功的举措。但是如果硬是要说一种的话,我就要说是论坛和博客的开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规定网络不能开论坛、不能开博客,那么现在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呢?可能大部分网民都会离开网络了,交互性强也是互联网极大的优势之一。
说起论坛,我不得不说说人民网的强国论坛。1999年5月9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开通了“抗议北约暴行论坛”,目的是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暴行,同年6月19日,正式更名为“强国论坛”,那个时候网络上只有极少数的论坛。
在这之后,我们也一直在摸索怎么在管理、技术上有所超越,能够吸引广大的网民,能够在互联网上展现出一个体现我们国家党和政治开明的一个场所,但是同时也不能出现过激言论、不能够造成社会危害。如果造成危害那么论坛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说这方面要掌握好。一些时政类论坛会出现过激言论,但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里面这种现象很少,因为我们很重视管理。
传媒领袖网:我在网络上会看到很多很多网站原创的新闻,但是据我所知网络上应该只有编辑而没有记者,因为网络记者证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前不久,“奥运联盟事件”被业界认为是迎战搜狐的“统治奥运报道”一说,您觉得双方谁占优势呢?
何加正:首先可以说,任何一家媒体想要统治奥运报道都是很难的,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网络信息来源太广了,任何一个能够进入奥运场馆的普通网友都可以用数码相机拍照传到网上,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奥运新闻。
所以说,就算一些网站没有奥运报道工作证,也能够通过其他渠道得到奥运消息。当然搜狐也是有优势的,可以得到来自官方渠道的奥运新闻,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统治奥运报道。
传媒领袖网:您觉得网络媒体需要有专门的网络记者证呢?
何加正:目前解决网络记者证的问题有一定困难,但可以通过别的渠道来解决。现在人民网有40张记者证,这些是通过人民日报来实现的。我们这些记者既是人民日报的记者,也是人民网的记者。
在商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方面,商业网站也是可以首发的。像新浪就有科技频道,有许多它们首发的新闻。但是在时政方面,网络由于其自身的许多特点,还是很难得到首发权。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