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河智能技术中心大楼前有一台洗鞋机,与众不同的是,这台洗鞋机清洗的是鞋底。
这是山河智能技术人员的闲来之笔,却让来者充分感受到:技术在山河智能无处不在。
在工程机械行业,山河是后来者;在商界,1999年山河创立之初已经53岁的何清华是后来者。
但就是这位后来者,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夹缝中,在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忆往昔,山河人不禁会感叹:科技改变命运。
曾经的形容:全军覆没 2008年4月7日,山河智能的产品展示广场,一台挖掘机正准备爬上一个八十公分左右的高台。
只见它开到离高台50公分处,转过身,把铲斗倒扣在地上,一个“使劲”,后尾轻松靠上高台,“手臂”曲直,顺势一跃而上。
驾驶这台挖掘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台完全由山河智能自主研发的小型挖掘机,主要销往海外。“之前我驾驶过所有知名品牌的挖掘机,目前山河的挖掘机在操控性能上毫不逊色,一般的挖掘机爬坡能力为30度,而山河的能爬坡40度。”
曾经,人们经常用全军覆没来形容中国挖掘机市场中的国产品牌。即便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迅速发展的这几年,挖掘机因为技术含量高而让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山河决定做一回“排头兵”。短短6年,山河从零开始,突破大量技术难关,把小型挖掘机打进了对质量要求苛刻的欧洲市场。
其实,创新又何止山河一家。企业要生存,要壮大,创新不可避免。
香港国际金融大厦建造之初,三一集团第一副总裁易小刚决定让三一生产的泵把混凝土打到406米的高度,这在当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之前的世界纪录是国外品牌创造的308米。
“如果打不上去,你把三一的泵砸了,我给你买台德国产的泵。”易小刚对承包商说。
信心十足来源于易小刚对三一技术的十足信任。
让他引以为傲的是,三一拥有2800名研发人员,技术创新是三一人的重中之重。正是依靠于此,从2002年起,三一的混凝土机械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到2005年已超过50%,一改之前国内市场85%的混凝土泵及95%的泵车依靠进口的局面。
在技术创新造就企业的同时,成果如何保护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企业决策者面前,摆在了各家企业的法务部门面前。
法务部门被“忽视” 孙昌军笑盈盈地走来,西装笔挺,系着领带。
一张象征身份的名片,上面印的职位是中国无数企业中法律职业人的梦想———副总裁、总法律顾问。
2008年4月1日至13日,记者走访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八家领头企业,中联重科的孙昌军是唯一一位到达决策层的法律人。
这是一种带着伤感的庆幸。
这种庆幸,在孙昌军上任时,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热切握着他的手说“你终于来了,公司董事会一直想引进一位懂法律的高级管理人员”时,他感受到的。
这种伤感,是另外几家企业法务部门负责人出场时,穿着与其它部门负责人格格不入的工作服,个别人甚至没有一张名片时记者的深触体会。
在徐工,法务部隶属于经济运营部;在山河智能,法务部在销售部之下;在安徽合力叉车,法务部归属办公室;在三一,有两个部门负责法律事务,一个管日常合同审查等事务,一个设立在研究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在杭州叉车,证券部有法务人员从事上市法律工作,其它业务有外聘律师承担。
真可谓五花八门。
有三次,记者在采访时被告知:本公司的法务部门工作人员不在。
对于一个“自主创新”的话题,不少企业领导者打心底里这样认为:这与法务部门无关。
知识产权屡屡受到侵犯 在一次国际工程机械产品展中方新闻发布会上,国外记者的尖锐发问集中在了知识产权保护上。一位记者“打趣”说:“我们国内的好产品不敢拿出来参展,否则三个月后它会"出现"在中国。”
“这是在故意造势,中国参展的机械工程类产品没有任何侵权的问题。”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琳说,参展的都是像徐工、柳工、山东山推等中国一流企业,产品都为自主研发。
而中国工程机械类产品出口时,却不得不面临着企业商标不断被恶意注册的问题。
澳大利亚和西班牙就是两个让安徽合力叉车头疼的地方,当合力叉车的产品在两国市场不断扩张,准备更换代理商时,却发现自己的商标早被代理商注册了。在否定了贴牌销售或高价购买商标的方式后,安叉在两国重新注册了其他商标。
“销售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安徽合力叉车法务部负责人陈惠穆用人心险恶来形容抢注者。随即,安徽合力叉车以自己在国外注册和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获得了50多个国家的注册商标。
类似的问题,徐工、杭州叉车、山东山推等知名品牌都曾遇到过,马德里协定成为在国际上保护商标的一个捷径。
但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无名企业正在“制造”知名企业的产品,每年,陈惠穆都会接到几十起这样的投诉:我买了安徽合力的叉车,一个礼拜就坏了。经查,那根本不是合力的产品。
“仅仅在济宁市及其周边,就有60多家公司在冒用山推的牌子出售产品。”山东山推法务部负责人刘洪前说,山推正在加大打击力度。
在专利侵权方面,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摇摇头,一脸的无奈。
“我们曾经想管,但太多太耗时了,现在我们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大研发,走在侵权者前面。”
“这种情况大量存在,我们通常会发一个律师函,希望其停止侵权。”三一易小刚表示,但面对反复去律师函而不见效者,三一也会拿起法律武器。
当然,这些都是常见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人员流动性广泛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逐渐增多,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压力将会越来越重。
建立CLO制度任重道远 如何让何清华董事长不无奈?
建立CLO(首席法律顾问)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当然,先期的投入不可避免。
但准备好了钱,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依然无奈:“我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CLO。徐工有一些法务人员,其水平还不如我,审查合同时一些陷阱我比他看得还准。”
企业不重视法务部门建设,好的法律人才不愿去企业,这是一个双重矛盾。
据杭州叉车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海东介绍,杭州叉车曾经设有专门的法务部门,但因为专职人员大多兼职做律师,心思根本不在本职工作上,最终被撤。
“法务部门工作繁杂,收入又远远不及律师,很难留得住好的法律人。”张海东认为,“企业的意识也是个问题,一些大企业出了问题找天册所的律师,光代理费就数百万,但这笔钱企业就是愿意用在事后的补救上”。
张海东说,国外很多大企业可以把1%的收入用于法务建设,而国内大多企业连万分之一都不愿意出。
当然,中联重科是个例外。近三年来,中联每年对法务部门的投入都在150万元以上。
孙昌军说,法务部作为中联重要的风险防范部门,一直致力于公司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法务部门相继参与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将防范公司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制度化、日常化。
同时,中联法务部门定期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状况梳理与清理工作;从走向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开始,法务部门就一直不断研讨国际贸易的法律风险,并通过对海外公司业务人员进行法律培训等形式,提高公司整体风险认知和防范能力,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开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