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4月26日电(记者车晓蕙、王攀)25日开幕的第103届广交会二期展览上,上海叶盛礼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华小芳说,尽管刚刚开幕,但是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国老客户可能会少来很多。
”
她说:“我刚参加完香港的同类展览,美国客户确实比以往少了些。但是欧洲客商仍然不少,因为欧元相对人民币还在升值。”
就在第103届广交会开幕的前几天,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冲破7.0大关。这一波动无疑给数万家出席广交会的中国外贸企业笼罩上了阴影,也让它们绞尽脑汁避免遭受更多损失
“破"7"是早晚的事,可最近几周人民币升值速度之快,完全超出我们和客户的预期。”参加广交会的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小建说,“现在劳动生产率再怎么提高,也不可能赶上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创出新高,累计升值超过18%;仅今年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超过4%。人民币升值实质上反映了美元的不断贬值。由于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用美元结算,其出口利润不断被汇率升值“吃”掉了。
曹小建介绍说,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纺织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影响更大。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第一副会长张钰晶说,作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中国家电出口行业平均利润率一般在3%-5%左右,汇率升值使白色家电企业处于盈亏的临界状态,消费类电子产品厂家利润降低了20%-30%。
很多企业采取了最直接的应对办法——涨价。海尔集团的销售人员说,现在他们与国外大型连锁店签的合同里都有一条特别规定,假如人民币升值超过3%,他们就要和国外销售商重新协商价格,而这个价格要由当时的汇率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用欧元进行结算,如果客商坚持要求使用美元,则将对报价的有效期限定在3个月内。
不过,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改变结算币种也并非如想像般的简单。一些企业表示,货币结算涉及销售市场调整问题,还要与国外进口商讨价还价。另外,目前中国国内银行多币种结算手续也比较复杂,不易操作。
面对贸易形势的变化,张钰晶建议企业及时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和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并采用金融工具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在条件成熟的市场投资建厂。
曹小建所在的这家上市纺织企业则采取了多元化发展策略规避风险。该企业还在化工、牧业、金融证券、资源型矿山、高科技等方面展开投资。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想方设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减缓“升值冲击波”的努力更令人关注。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沈志敏说:“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之前,出口企业无需为变动的汇率操心,但现在不行了。”目前,凯喜雅通过购买银行的金融避险产品来规避升值风险。
沈志敏说:“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真正国际化的过程。”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