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场所卫生不缺法律体系
——专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戴自祝
本报记者 夏阳 北京报道
《21世纪》:确切地说,我国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受到普遍关注的?
戴自祝:非典事件使大家关注起室内的环境,室内环境的好坏以及人类适应的程度确定了人体健康。
《21世纪》: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都有哪些?
戴自祝: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空调系统占了42%,也有资料说占到50%左右,其实都差不多。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占20%,人的活动占12%,最大的部分是空调系统造成的。
《21世纪》:目前,公共场所特别是公共场所的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如何?
戴自祝:1976年美国首次发现军团菌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说二战到现在全球爆发了50起,病死率在5-30%,各个大洲都有。我们国家1982年在南京发现首例病人,包括香港、台湾病人都有军团菌病爆发的个例。1999年的时候北京检测14家饭店其中12家21件检出军团菌,1997-1999年上海47个单位,包括宾馆、商场、电影院、医院、地铁站185件检出军团菌。1997年北京某写字楼312名员工有军团菌病症状。
卫生部门最近这几年在公共场所也对通风系统进行了现状调查,调查的结果是:2004年全国搞了集中空调系统的抽检,30个省60个城市,抽了937家,宾馆540个,大型商场超市397个,合格的只有8家,占了6.2%,中等污染438家,占46.7%,严重污染441家,站了47.1%。2005年全国搞了一次抽检,抽了664家厂商超市,可吸入颗粒物均值合格率85.0%,细菌总数均值合格率55.2%,真菌总数均值合格率74.4%。2006年又做了一次检查,抽检了3990个单位,新风设施符合要求的79.4%,新风设施运行正常的占94.7%,新风来自室外的占95.5%,新风进口附近无污染源的占94.3%,新风机房符合要求的占81.7%。检测1060个单位,空调风管技术量超过的是25.5%,细菌总数超标的15.%。空调风管内积尘吸入人体,将会引起肺组织细胞损伤。
《21世纪》:看来,舒适是要付出代价的?
戴自祝:我不赞成以牺牲健康作为代价的舒适。在我看来,空调是一把双刃剑。从这方面来说,它可以排除或者稀释各种空气的污染;消极的作用来说它也可以产生或者加重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系统本身就是污染源,而且空调系统对建筑的各个方面也是潜在的传播渠道。从卫生学角度来说,空调系统不仅仅要保证它的舒适,更重要的保证身体的健康。
《21世纪》:那么我国在公共场所有没有一些卫生法律体系呢?总不能任由其发展吧?
戴自祝:国务院1987年颁布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办法,并在去年6月公布了修订草案,明确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该具备预防疾病传播,净化消毒设施的装置,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这是国务院的文件。2004年8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
当然,空调系统是一个传染源,又是传播渠道。卫生部、建设部相关部门都在加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监管,规范空调清洗消毒和卫生评价的工作。
2003年建设部、卫生部和科技部发出一个紧急通知,又发布了一个应急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当时SARS的情况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国家技监督局制订了一个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规范,我也参加了。2006年3月,卫生部又发布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办法,以及配套的三个规范,卫生规范、评价规范和清洗规范。建设部和卫生部联合编制了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规范,也是于2006年3月正式执行。
北京市最近也制订颁布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的强制性地方标准,我也参加了讨论。内容跟上面说的差不多,但是它是强制性的地方标准,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今年北京开奥运会,要求今年5月份之前要把所有的空调系统清洗一遍,目前这个工作到底执行得如何我还不太清楚。
总之,实际上,目前我国公共场所卫生并不缺少法律体系,关键在于监督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