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今年已经是第二次荣膺慈善企业家了,上次是在06年。据说您这个企业和您哥哥两个人白手起家创办起来的,多少年了?
刘沧龙:29年了。78年改革开放,79年。
主持人:您就是第一拨吃螃蟹的。
刘沧龙:对。
主持人:想跟您请教一下企业家对社会的社会责任是怎样的理解?因为很多企业家赚了很多钱,但是不一定能像咱们今天来的这些企业家一样,能把属于自己的财富跟社会分享,关注一些处于弱势的人群,您作为这样慈善事业的代表,想跟您请教一下。
刘沧龙:作为企业来讲,应该说把自身的企业做好,做大、做强,给国家多贡献税收,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这是应该做的,也是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来讲,如果把企业做好了,同时还要进行社会责任,只要不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在正常经营、正常运行的时候,如果再抽一部分资金做公益事业,我觉得对一个企业家来讲非常重要。这里边不是说合规经营、照章纳税,好像剩下的钱就是你的?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企业做大了以后剩下就是社会的,如果你按照正常的生产经营,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时候,如果你抽一部分资金出来,再参与一些其他的公益事业,做定慈善,我觉得是好事。
像我们,比如说为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修桥、修路、修学校,对一些国家的贫困、贫困地区做一些农民低保,一些比较贫穷的地方搞新农村建设,我觉得这些都是每个企业应该做的。我觉得作为中华儿女传统美德,就是要更多参与公益事业,我是这么认为的。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您在公益事业方面好像应该不只是把钱投到单一的方面,比方说新农村,比方说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些不发达地方,这里边做了很多,您有没有一个自己比较关注的方面?比方说这些年来,做的比较多的一个方向,有这样的吗?
刘沧龙:做多的,可能就是对教育事业,因为从我们国家来讲,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因此来讲,比如说我们设一些奖助学金,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学校改变它的教学条件,我觉得一这些东西来讲可能重点这方面做的多一些。其次,对一些交通部发达的地区,修路、修桥,这方面也做了一些。还有新农村建设,实际上按照中央精神来讲,因为我们国家有13亿人,其中有9亿人是农民,要把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要把农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要把农民的卫生、医疗这些解决。
我们主要是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学校,学校里面就包括修学校,搞奖助学金,比如有一些考过分的学生没有钱读书,前途就没了,他成绩好,可能毕业以后为这个社会、为国家可能会做更多的事,这样你帮助他一下,可能就有条件、有机会上学,这样对他很好。另外,对于基础设施,对贫困地区,比如说修路。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我们有点、有面,以点带面去做一些。
主持人:您做了这些公益事业有什么期待吗?咱们不是讲回报,但是应该也有所期待吧。
刘沧龙:我觉得作为我来讲,没有期待,也没有想到什么回报,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本身是农村出来的,我当时家里边贫困,所以我知道如果是一个农村孩子有上进的心,但是他没有那个经济条件、没有环境,就是说他没有办法走出去,没有办法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贡献,这个时候如果资助他一下的话,他就会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多的事,因此对我来讲,就非常非常有这方面的同感,因为我是从农村贫穷家庭走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做这些公益事业。
主持人:这个是不是就说您主要的方向我感觉大概就是,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教育,到新农村这方面主要是生活、带动经济发展,修路,另外一方面就是教育,应该和您以前的生活经历还是有关系的,是吧?
刘沧龙:有关系的,因为我家在农村,8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是通过考试,按照过去讲,才把农村户口甩掉。我知道农村的艰辛,实际上有三步要走,第一步,比如说作为一个人来讲,从开始就在学习,然后有小孩就是培养子女。结婚之前肯定要改善居住条件,就要解决房子的问题,房子弄好以后然后就是培养子女,子女培养差不多了就要考虑养老,所以农村真正要走出困境的话,非常非常难。假设说你把这个新农村居住条件改变了,他可能会节约一部分资金培养子女,这样对提高我们全民素质很有好处。他就会大力培养子女,这样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他一直在困境当中走不出来,只要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他把第一步走出来,就会走上良性的循环了。
主持人:您当然做公益事业不是为了图什么回报,但是现在也有一种什么情况,就是说受恩的人也不知道回报,您觉得这种东西您能接受吗?比方说你投了很多资金到边远山区或者贫困地区的教育中小学这些地方,或者资助了一些学生,但是这些人因为就差这一个关节打不通,因为自己家里经济薄弱,现在能上大学,这一个关节打通之后,就相当于甩掉了贫困的境遇,但是他对曾经资助他的这些慈善人士不是说回报,有的甚至就不怎么联系,您觉得这种东西您能接受吗?
刘沧龙:我觉得像您刚刚说的那个,也有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在80年代支持的一些学生,根本没有一点经济条件,但是智商很高,头脑非常聪明。支持他以后,比如他学习出来以后,他不想怎么为社会多做贡献、怎么帮助弱势群体,你给他资助连不联系这个单位、连不联系你这个人我觉得不重要,但是关键他忘记了我是怎么走出来的,没有大的环境、没有我们党的好政策、没有这样爱心的人,你能不能有今天,他不想这些,他就想着反正自己学了有本事,干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这种也有,但是毕竟是少数。作为你这个支持公益事业的人,当然你一定定义就是要怎么支持他成为人才,最后给国家、给社会作出贡献。至于说有个别人不走正当道路,可能说违法乱纪都有,但是这个毕竟还是少数。
主持人:就是说对个人而言,如果不知道回报,也不能跟他计较这些东西,但是需要有一个对这个社会、对这种事业有一个专注、有一颗感恩的心。
刘沧龙:对,如果你资助10个、资助100个,可能一两个有这种情况,但是大多数是好的。因此社会大家都来帮助,都来关注慈善,都来关注弱势群体的话,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
主持人:您已经做了近30年的民营企业了,咱们民营企业怎么才能从一开始一起步一直能延续的发展下去,然后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
刘沧龙:作为宏达集团来讲,包括我本人,因为我们国家是1978年改革开放,宏达集团1979年诞生,到现在为止29个年头了,对我来讲,非公有制经济,也包括民营企业,怎么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我总结三大关。第一关就是家族关,怎么样走出你这个家族关,就是说家族史管理这个模式怎么走出来,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这一步如果走不出来根本谈不上后面的。因为不管西方国家还是中国,一个企业起步的时候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一家人,比如说恩父亲老总、夫人当出纳、会计,儿子、女儿、女婿当什么保管,这个前提下根本企业就不可能做得大,也不可能做得强,所以第一就要走出家族关。
要走出家族关就必须请职业经理人,反过来说如果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的时候,不按照规范化运作,可能文化素质或者综合素质比较差的,这个就接受不了。
主持人:您是什么时候走出这个家族关的呢?
刘沧龙:我是80年代中期就走出了家族关。起步的时候肯定是家族式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我走出家族关有很重要的机会,因为我们那个家族关一百多人,我这一代跟上一个代一百多人,是一个大家族,有一部分人在里面,可能二三十个人在里边。但是这些人别人来好像都是当官,他们就忽视一点,做的比较轻松了,我们来就好象务工,按他们的语言,当时批评我的说法,官当大了、钱多了。后来我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只有回避,中国可能三两年的时间我连老家都不敢回,回避嘛。
主持人:这个方法有效吗?
刘沧龙:有效,反正不跟他们见面嘛,因为你回去以后哥哥、嫂嫂长辈都可以随便批评你,因为在这个工厂里面你说了算,但是走出工厂,毕竟还是家族嘛,他辈分比你高或者年龄比大,你就得听他的,听他企业就没有办法发展怎么办?就得回避,中国有一句话“惹不起躲得起”,可能随着社会的变化就必须承认这一点。
主持人:您80年代中期走出了这一步,然后呢?
刘沧龙:第二关就是多元化关,多元化经营,因为多元化经营有很多争议,一部分说多元化就是失败,有一部分说多元化就是成功。对于我来讲,我觉得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应该走多元化,因为多元化什么好处呢?就是说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如果是你在你那个行业,或者你的产品在低谷的时候,可能另外一个行业有上升趋势,这样就能够做到可持续经营、可持续盈利,这样对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对干部员工的凝聚力、吸引力,社会公众形象都会比较好,所以这样多元化。举个例说,比如像我们现在工业、地产、金融、贸易、旅游都做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但是摊子很大涉猎的方面很多,会把你的资金都分散出去。
刘沧龙:作为多元化不属于资金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如果把这个道理摸透了以后,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一下就会成功,有好多就是多元化经营、单一化管理,反正都是我说了算,这样肯定就失败。什么叫专业化?如果我进入另外一个领域,我就在那个领域里面请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这方面的熟练工人,这样的团队就会成功。
主持人:就是每个小团队都是精兵。
刘沧龙:对。举个例子,部队里面海陆空,不可能让陆军上天,空军不可能当陆军。因此讲,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这样才会成功。
第三关,国际化。为什么呢?老是在中国的圈子里面,你觉得你积累的非常不错了,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大概念是什么?就是国际化经济、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如果按照中国区域经济来定位、来衡量管理企业的话,你想跟全球比就差距太大了,最后肯定要淘汰。所以这三关必须要走。
从我这么多年研究,包括一些数据,第一关大概一百个企业要垮掉97个,只能剩下3个,这3个最终来组成100个企业过第二关,第二关只剩下7个企业,这个非常难。当然第一关过了、第二关过了,第三关会好一些,因为第一关、第二关过去以后,他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各方面企业的综合能力就强多了,所以进入第三关。第三关基本上来讲,一百个企业里头可能有30%、40%的成功率,国际化说白了就是语言关,经营关键是定位。比如你做什么行业了,如果在西方国家你说我过第三关,要做国际化的公司,首先你的行业是不是跟西方是一致的,比方说作为宏达集团来讲,为什么我们选择到非洲?因为非洲第一资源比较丰富,第二人们的思想意识非常落后,按照我考察的结论,就像是我们的六七十年代,技术水平、人们的观念,当然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就非常非常差,按我的感觉就是用我们六七十年代或者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的技术装备,包括管理水平,拿到那里就算最先进的,这样成功率就高一点。无非体现在一点,就是语言关。
多数企业第二关过来以后就凝聚了很多人才,包括留学生,包括国外来打工的。其实这个时候就不算大问题了。但是如果你还要进入国际化,如果要在国外区办公司,如果你选择西方国家的话,理想的话就是从一些,举个例子说,比如企业的自主创新,你跟他的技术装备相比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我们原来做实业起步,90年代进入房地产,进入金融,进入贸易、旅游,明显没有西方有实力。但是要打开国际化平台的话,就要选择对你这个企业要有利的,对你来讲,不管企业文化也好、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好、企业的产品也好,要基本上相近的,能够适应这个企业。不是说走出国门,去国门办公、去哪里办公,有很多公司交了很多学费失败了,这方面成功率高很多。
主持人:看来您算是一个老手了,至少30年的经验,在自己的事业上做的很成功,在公益事业上也做的很成功。我觉得虽然不能拿成功来形容,但是主要是一种影响,能帮助很多人,也能影响一部分人,就像我们这样的,也要向你们学习。希望您接下来能继续关注公益事业,也多关注我们搜狐新闻,关注我们的公益频道,因为我们也是在做着这件事情,我们想办法把很多这样的呼声、很多这样的事迹都能广布出去,让很多人知道很多人在做这种热心的事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祝您生意兴隆,这样才能拿更多的资金救助更多的人,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