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全国生命质量控制工程”在京启动。这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卫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时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推广的活动,率先在国内推出“以中医养生健康管理门诊为中心、以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为手段的“生命质量控制工程”,从古老的中医中引入现代防治慢性病理念,将给现代医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医之魂
春秋战国时,神医扁鹊观察到齐桓公有病,数次进言为其治疗,但都被齐桓公怒而逐之。最终这位一代霸主命丧黄泉并给历史留下了“讳疾忌医”的笑柄。为扁鹊作传的大史学家司马迁由此感叹:“使圣人予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相传扁鹊所作的《难经》有言:“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妇孺皆知的故事反映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辨证施治”,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卫生部部长陈竺针对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前景就曾提出: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事实上,根据中医理论展开的“治未病”工作已在全国各地试验或推进:广东省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浙江省中医院在开展中医“治未病”中进行“辨体优育”,为孕产妇提供体质辨识;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建立“健康保健中心”为亚健康及健康人群提供中医药服务……这些“治未病”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时代之变
2008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卫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时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推广的“全国生命质量控制工程”首次在国人面前亮相。这一具有政府背景的“工程”,提出以中医为核心的防治慢性病理念,势必进一步将中医的优势发扬光大。
伴随着“全国生命质量控制工程”面世的,还有《生命质量控制工程》一书。这部由强大专家阵容编写的专业书籍阐述了“生命质量控制工程”的基本内涵、工作原则、工作任务、工作程序等,重点论述了“生命质量控制工程”对慢性病的具体解决方案,明确体现了“生命质量控制工程”的医学模式。
“质量是需要控制的,哪怕是一包小小的方便面,从它的选料、加工工序、到最后包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它的质量。同样,我们的生命质量更需要控制。尤其是老年朋友身体日渐衰弱,更容易受到慢性疾病的侵害,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各种各样威胁生命质量的健康问题。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用中国人的传统医学来预防、医治现代疾病。”本书编委之一、“全国生命质量控制工程”秘书长、北京时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海婴女士说。
“中医"治未病"思想,完全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潮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完全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生命质量控制工程"是对几千年来中医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
医学之光
来自山西、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李小姐深受慢性病困扰。她的父亲在10多年前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从此一家人被拖入为父亲治病的“深渊”。
听说“生命质量控制工程”后,李小姐兴奋不已,“慢性病就在于控制,我们这下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事实上,《生命质量控制工程》一书提到了解决糖尿病的六种方案:补充营养、排除毒素、生理调节、心理调节、遗传调节、医药干预。根据这六种解决方案,李小姐和她父亲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得到缓解。
“"生命质量控制工程"首先从接受健康知识开始,然后进行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分析,最后获得完整的健康解决方案,对慢性病人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它通过"未病先防"和"有病早治"让中国的老百姓来获得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位老中医对“生命质量控制工程”推崇备至。
有专家预测,“治未病之人”必将成为21世纪医学变革的主流,而中医也将随“生命质量控制工程”的推广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