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无“完美”
□ 《记者观察·民声》主笔 汪洋
混乱无序与监管不力是我国保健品市场的现状。
完美公司保健品完美芦荟矿物晶冲剂致使50多人死残,其中张远发死亡就是典型个案。尽管完美公司不承认,且老总放出狠话 “让他们继续关心吧!还有人想搞的话,只要有证据,我们奉陪!”完美高层还称:“竞争对手出资近百万暗算完美”事件,是一场由竞争对手策划、组织并且实施的,国内罕见的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及产品声誉”的刑事案件。
我们相信法律最终会做出定论。
顺着“完美事件”的脉络,审视整个保健品市场,我们终于发现触目惊心的两个字“暴利”。
马克思说,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资本的嗅觉异常灵敏,追求高昂的单边利润体系,刺激了非规范职业玩家的大量出现,投机引发了更多金钱和道德问题的产生,甚至造成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制度不健全是监管问题,高利润驱动制造保健品行业疯狂和悲剧是动因所在。
商家在一些食品上添加一点保健成分就成了保健品,吃了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坏处,只要添加保健成分的名气,就从几元十几元的东西变成了上百元了。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保健食品的科研经费应占其利润的3%-5%,但多数保健品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润的1%,保健品行业利润一般在100%-200%之间,最高的可达到500%以上,保健品行业的高利润已成公开秘密。
我国保健品的发展潜力巨大。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保健品消费总额将达到1300亿元,即达到人均100元的消费水平;到2020年,保健品消费总额将达到4500亿元。随着消费者保健意识、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的保健品行业有非常大的一个潜力与机会。“完美”公司看准这样的机会。
由于国内保健产业缺乏行业标准,使得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据统计,在保健品行业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总数的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10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小型企业占了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
保健品行业的低门槛导致诸多小企业蜂拥而入。整个行业的短期行为完全忽略产品的科技研发,研发和生产条件的低投入,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90%以上属于第一、第二代产品,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根据国家八部委对于保健品广告调查的结果来看,宣传内容不符合广告法律、法规的占73.5%;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的占42.1%;未经批准擅自增加功能并宣传的占31.4%。欺骗消费者、夸大功能、伪造批准文号等不良现象仍普遍存在。
部分产品的说明书上产品的成分和含量都被有意地忽略了,或者被“升华”了,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写着“保健品”的字样代替,消费者根本看不懂包装上写的什么。
保健品市场多年来的不实宣传和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使消费者心理日趋理性化和实际化;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消费者对保健品失去信心。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由“朝阳”行业,变成“遭殃”行业。
随着FSDA对于保健食品管理的规范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中国杂乱无章的保健品市场得到了整顿和清理。
从媒体发布的消息看,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已批准上市的近7000种保健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其中重点加强对市场上添加违禁药品问题相对突出的减肥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疲劳功能以及改善睡眠功能等类别产品的检验和审查,确保上市销售保健食品的安全有效。
世间从来没有完美,从来没有百分百,“完美事件”的真相还没有揭晓,我们期盼法律有个公正的判决,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