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
如今,每一周(如果不是每一天)都有新的PE(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冒出来。我认为,这场席卷中国企业界的PE热,注定将是一场全民试错的无厘头运动。对很多企业来说,所谓的PE尝试,只不过是为新一轮的盲目多元化发展披上一件性感的外衣。
大量的学费将被上交,留下的只是浮华过后的一地鸡毛。
本来,企业有两种方式可以参与PE行业。一种是做有限合伙人,把资金投到专业PE机构发起的基金中。另一种是直接出来做发起合伙人。从社会化分工的角度讲,第一种方式最为稳妥。但企业会找出各种借口把自己逼向风险更大的那条路。
他们会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说辞:
“我有闲置资金需要更高的回报。”(我想微软、谷歌、沃尔玛、波音、可口可乐这些公司的闲置资金肯定更多,它们同样需要回报,但是从没听说它们想要成立一家KKR或者黑石。)
“我有那么多产业经验,投资更有优势。”(问题是你的产业经验总得限于某个产业内吧?如果你投的就是这个产业,那根本就叫产业投资;如果你投的是这个产业之外,你又有什么优势可言?)
“那些被投资企业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信任我们。”(我想象不出比这更不靠谱的理由。你最多能有多少个“很好的”、信任你的朋友?50个不少了吧?那是一家严肃的、有规模的基金管理公司每周需要看的项目数量。)
“人我可以外面去找。”(是的,人都是找来的,问题是你能找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自己是一个真正有经验的一流PE基金的合伙人,你觉得一家和PE八竿子打不着、而且往往家族色彩严重的民营企业,需要开出什么样的条件,才有可能让你心动?)
“我们的直觉好,看得准。”(你用10年做了一家企业,人家职业投资人用10年看了1000家企业,为什么你的直觉一定更好?)
“我们决策快,没有那么多啰里巴嗦的事。”(专业投资人与业余投资人的区别不在于眼光和判断,更不在于智商,而仅仅在于方法论和纪律性。如果你试图用业余的办法来做专业的事,不如干脆就只把它当作一个爱好。)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