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儿时的趣事,堂兄(右一)妹(右二)非常高兴。 |
昨日,失散60年的堂兄妹王敬林和王敬慈在家人陪同下,重逢南岸区弹子石老街“王家大院”,共忆儿时趣事。
“这个门还是当年的门。”摸着古色古香的门柱,73岁的王敬慈和78岁的堂兄王敬林坐在院内石凳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往事,说到激动处,两人开心得像孩子。
“王家大院”位于弹子石老街王家沱,19世纪20年代,王氏家族落户王家沱,在法国水师营旁建成“王家大院”下院,在谦泰路建成“王家大院”上院。
抗战期间,王敬慈在逃难过程中和家族失散。从此,她一直在四川省成都市读书、工作,直至退休。王敬林则在逃难过程中搬出“王家大院”,靠打临工度日,后定居南岸海棠溪。几十年来,一直在成都从事教育事业的王敬慈经四处打听,终于在全国各地区先后联系上逃难中失散的兄妹,唯独未与王敬林取得联系。1996年,王敬慈专程从成都回渝寻找堂兄王敬林,结果失望而归。
“当年,男孩中他最调皮,女孩中我最调皮。”王敬慈清楚记得,儿时,她和堂兄王敬林带领其他兄弟姐妹经常爬上大树掏鸟窝,还经常趴到院墙上,偷看临院国民党30兵工厂制造手榴弹……如今,当年的“王家大院”下院已不复存在,上院只剩下大门和一垛院墙。
“想想儿时的往事,就想起堂兄敬林。”随着年事增高,王敬慈思兄之情与日俱增。前几天,在老伴和移居美国的女儿常欣的陪同下,他们一家再次来渝,从91岁的姑姑王德懿处终于打听到堂兄王敬林的下落。于是,两兄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王家大院”旧址重拾童趣。
本报南岸社区记者 向军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