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组委教育处处长杨志成——
最后100天开始读秒
最后 天开始读秒 春天已经临近尾声,而激情的夏日还未到来,4月,在12个月的轮回中多少显得有些平淡。但是,翻开一些人桌边4月的日历牌,备注栏里早已写满密密麻麻的日程,那不仅仅是他们的案头工作,也事关着全体中国人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在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我们走访了奥组委、奥运总部饭店,走近奥运志愿者,听他们讲关于责任的故事。
再有100天,北京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此时此刻,奥组委的工作人员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日前,记者跟随北京奥组委教育处处长杨志成,体验了一把“奥组委式工作”。
“每天活在感动中”
4月22日下午1点30分,杨志成正伏在电脑前赶写着《奥运会赛时同心结活动培训计划》,将赛时人员和任务对接。他的桌上摞着厚厚的文件,满满2页纸的工作安排记录着他最近两周繁忙的工作状态。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上下午都安排得满满的,总共33项活动。
“我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邮箱,每天大约要接收100封邮件,有时候周末不看邮箱就会爆满。”杨志成说。当记者感叹教育处的工作头绪太多,太累时,他却表示,“我们工作还算有规律性,奥组委很多部门缺乏规律性,工作人员每天跟着活动转,常常会忙到夜里两三点,他们更辛苦。”
长期和孩子们打交道,杨志成形容自己尝到了“每天活在感动中”的幸福,“上周日参加东城区的春季运动会,赶上下雨,学生们都在冒雨表演,我们也在雨里站了2小时,虽然身体在淋雨,但我内心里却被孩子们的激情点燃了。”正因如此,只要学校有活动需要他出席,无论再忙、再累,只要能抽出一点时间,他都会义不容辞地参加。
“走楼梯更有效率”
在杨志成的工作计划中,下午3点,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将捐赠给北京奥组委一本专门为北京奥运会撰写的童话书。尽管只是一场小型发布会,但从撰写新闻通稿到选择送给大使的礼物,他都亲历亲为。“选择送领带给大使作礼物,是考虑到大使是男性,领带在很多场合都会派上用场。”杨志成告诉记者。
下午2点55分,离开会不到5分钟,杨志成才在电话的催促下停下手中的活,一路小跑出了办公室,记者发现,他没有按下电梯的按钮,而是选择走楼梯。“还是走楼梯快一些,电梯还要等。”当记者发出疑问后,杨志成如是回答,“奥组委的许多工作人员都跟我一样,养成了走楼梯的习惯,因为工作不允许我们浪费一分一秒。”
“水一天一口没喝”
发布会顺利结束,杨志成抽出时间和记者聊了一会儿。一天的疲惫后,杨志成的声音听起来已经沙哑。记者注意到,从中午到现在,他杯子里的水竟然没有动过一口。“我们经常是早晨上班时给杯子倒满水,下班时发现一口也没动。”说到这里,杨志成无奈地笑了笑。
下午5点30分,从北京奥组委的窗口望去,街上已是车水马龙,记者结束采访,离开北京奥组委时,看到工作人员都还在紧张地忙碌着,丝毫没有下班的迹象,而杨志成也不知要加班到何时,因为今天他必须把这份培训计划写完。“我要在4月30日到来之前准备好!”临走时,他对记者说。
晨报记者 王娟
奥运总部饭店行政副总厨张敬安—
拼盘里摆出小“福娃”
今天上午,奥林匹克大家庭总部饭店——北京饭店将举行奥运倒计时千人签字庆典仪式,饭店庶务部首席礼宾司助理李悦和餐饮部的霍雨佳、王石及其他的饭店同事一起郑重地在奥运五环旗帜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就意味着北京饭店随着奥运的脚步进入奥运时间。
“奥运会期间我们肯定会为所有宾朋提供最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中餐、西餐,但具体菜单是什么,我们还需要保密。”41岁的贵宾楼行政副总厨张敬安向记者卖了一个关子。看到记者对奥运菜谱如此好奇,张敬安还是小小地露了一手。他首先将煮熟的鸡蛋剖成两半,再用胡椒、青椒、胡萝卜、黄瓜、茄子皮进行仔细地拼接,不一会儿,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就是五个活泼可爱的小福娃。对于这个新奇的创意,张敬安显然并不满足,因为现在设计出来的仅仅“福娃看盘”,也就是客人用餐之前观赏用的,张敬安的目标是把它改良后用在奥运菜谱里。
贵宾楼公关部经理张奕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每月都会推出几道创新菜,如果这道菜顾客的点击率比较高,那么就基本确定这道创新菜比较受客人欢迎,同时这些创新菜还要经过热量测试,经过饭店专业营养师评估后,最终才会推荐给客人,也有可能成为奥运菜谱中的菜肴。”
说到菜肴中的热量,张敬安又透露了一个计划,这就是贵宾楼正在设计一本中英文双语的奥运会数字化菜单。所谓数字化,就是在菜谱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菜肴的营养成分和热量,这样客人在点菜时就能根据身体需要点合适的菜肴。
晨报记者 吴亭
奥运志愿者王元媛——
现在必须是——马上去
23岁的女孩儿王元媛有个“头衔”——服务时数最长的奥运志愿者。长到什么地步?总计2500个小时。记者面对面求证时,她挺有成就感地说:“已经3000个小时了!”折算成天数,假设不眠不休,王元媛已为北京奥运会付出125天的义务劳动了。
无限重复的枯燥劳动
两横排各10台电脑在装着系统,一个女孩儿在其间忙碌穿梭,一台点完马上点下一台,手一刻没停……这就是去年“好运北京”测试赛前王元媛的工作剪影。
这是王元媛脑海中最辛苦的回忆之一——为37个测试赛场馆安装办公电脑,平均每个场馆有30至40台。整车卸下来,拆箱,扛到桌面上,插电源,安装调试,一整套流程都得自己完成。一个上午手不停,厕所就在对面也来不及上。一天干下来,王元媛自己的形容是“头晕目眩、腰酸腿疼、蓬头垢面”。
舍不得离开这栋大楼
一份完全没有工资的辛苦工作是靠什么挨下来的?去年春节,王元媛有了一个在门头沟家门口工作的机会,而且是让她去当总经理助理。她犹豫了。
“一辈子有这样的经历,难得。”有时候不必考虑值得不值得,王元媛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的。
最日常的充实,便是随时候命,有任务了,招呼一声,“走!解决问题去!”
最日常的快乐,便是弄好了电脑,急着要工作的人千恩万谢:“多亏你啊,帮我大忙了。”一句话就能清风拂面,成就感油然而生心间。
最后100天更加紧张
随着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的到来,奥运大厦里每个人的工作都更紧张了,王元媛也随之调整了自己的步伐。离奥运越近,每个人的工作就更经不起耽误,电脑有什么故障更得马上修好。“假设以前可以缓个5分钟再去;现在必须是——马上去。”
“在剩下的100天里,将跟着奥组委工作人员的节奏,该加班加班,该倒班倒班,该24小时顶着24小时顶着。绝不怯场。”王元媛面露微笑地表示。
晨报记者 王海亮/文 蔡代征/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