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协同演练
海上导弹实射
电磁格斗:唤醒沉睡的“自动”按钮 东海舰队某导弹护卫艇某战位,过去处于“半自动”状态的干扰操纵按钮,如今已被置于“自动”状态。一个小变化,见证了基地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兵实装训练的变革。
记者看到,电子干扰武器系统的面板上,分别标有“手动”、“半自动”、“自动”3种功能。多年来,训练一直使用“手动”和“半自动”。为啥不用更先进的“自动”功能?原来,这一功能必须在电磁环境下才能被激活。
4月上旬的一个上午,8时40分,海上编队进入作战状态,记者看到,反导系统向广袤的海空域伸出触角。
很快,雷达显示屏显示:捕获到来袭导弹雷达信号!转瞬间,预警指示灯闪烁!突然,甲板上发出“啪啪”几声脆响,干扰弹自动腾空而起,迅速形成铝箔幕……2秒钟后,侦察雷达显示,来袭导弹偏离航向,干扰成功!
紧张的气氛令记者心跳不已。基地指挥员张华臣介绍说:“其实,来袭导弹是模拟信号。”去年,基地狠抓实战化训练,设置逼真的战场电磁环境,通过雷达模拟使电磁环境接近实战警戒状态,让“自动”按钮派上了用场。
唤醒一个“自动”按钮,激活一个武器系统训练!
第 1 2 3页
打击仿真:雷达兵看到导弹“飞”过来 “当了快10年的雷达兵,第一次看到导弹直接飞过来!”515舰三级士官王爱国,谈起此事心有余悸。
下午15时27分,515舰遭到“敌”舰艇编队突袭。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只是通过“导弹来袭”口令进行导弹防御演练,这次雷达兵却在屏幕上真切地看到来袭导弹末制导雷达捕获我舰的强烈信号。“抗击来袭导弹!”指挥员一声令下,第一波干扰弹瞬间出筒,防空火力开始密集射击……
电磁环境下训练难在哪?难在电磁环境“看不见、摸不着”。王爱国介绍说,电子干扰弹的使用,要求准确掌握来袭导弹末制导雷达捕捉目标的时机,放得早了、晚了都白搭。以往训练中,由于无法模拟被“敌”导弹雷达锁定,只好随意下口令,官兵们戏称:施放电子干扰弹好像“放烟花”。
如今,导弹打击仿真系统投入训练场,使电磁环境下双方火力对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形似到神似、从静态向动态的跨越。王爱国感慨地说,过去训练,表面上热热闹闹,声势大,实实在在对抗却练得少,如今雷达屏幕上告警信号由弱渐强,导弹来袭的目标、方位、方向、距离、速度非常逼真。
海区扫“盲”:电磁清单让指挥员心明眼亮 海上风大浪急,大队长魏平生率导弹护卫艇编队刚出航,就借助一份“海区电磁信息清单”,巧妙利用“大气波导”现象对雷达探测距离的有利影响,在超出以往数倍的距离发现“敌”舰艇群,漂亮地完成了超视距打击的任务。
这样的事情,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基地训练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指挥所通知一艘正在海上机动的战艇赶赴指定海域,该艇却迟迟未动。各级严厉追查,发现是艇上未收到上级报文,原来那里是通信“盲区”。
信息化海战场,还有多少“盲区”?基地指挥机关组织实地勘测,准确摸清了不同海区电子频谱密度、强度和时间变化规律,绘制了电磁环境频谱图。从此,“海区电磁清单”让舰艇长手中握有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秘笈”。
“没想到,这份"秘笈"还真管用!”打了胜仗的大队长魏平生感受颇深:过去由于不掌握电磁环境规律,有时肉眼都能看到“蓝军”舰艇,雷达却发现不了。如今,“海区电磁清单”让指挥员心明眼亮,对照这份清单,官兵们“钻”进海上电磁“青纱帐”,再也不会“迷路”了。
第 1 2 3页
信息共享:你是我的眼睛,我也是你的眼睛 某观通旅,对海雷达天线警惕地监视着海面。操作手紧盯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波形,及时将探测信息分发给海上舰艇、岸防部队及周边空军、陆军等友邻部队。
与此同时,航行中的517舰,雷达操作手章启志正在将本舰探测到的目标参数与岸基雷达站发来的信息比对,准确判定目标。岸导部队发射阵地,岸舰导弹武器系统与观通平台建立信息链接,指挥员一声令下,导弹轰然出鞘。
这是该基地集团联训的场景。以往常常充当“配角”的观通站,如今不但成了一线部队的“千里眼”,还让舰艇部队和岸导部队实现了联合作战。
信息化作战链条环环相扣。上午10时,某观通站电脑屏幕上跳出远方空中信息平台传来的一条信息:“"敌"机1批2架,欲对我雷达站实施突击。”随即,“敌”机的方位、运动要素显示在大屏幕上,在观通站组织电磁佯动隐蔽的同时,指挥中心已经把目标分发给海空兵力群,联手对空防御。
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官兵们说,未来作战没有主角配角之别,“你是我的眼睛,我也是你的眼睛”!
(文中图片为代宗锋摄)
编者按:“青纱帐、芦苇荡,到处都是好战场……”这是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传唱的歌。今天,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复杂电磁环境是一个更加神秘的战场,如何在这个“电磁青纱帐”中磨砺克敌制胜硬功,需要开拓的胆魄、创新的智慧。本文记述了东海舰队某基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开展实兵实装演练的新探索。
第 1 2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