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军
本报记者郝勇 4月25日,“叮当”一声微响,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成品部数控车床车间,技师郑军两眼贴在旁边的工程图上,手在车床操控盘上翻飞,从成品槽里拣起一颗小零件。
“成功了,成功了。”站在一旁的徒弟李勇和工友们欢呼起来。
发出“叮当”微响的,是颗直径仅0.75毫米的数码相机配件,以前只有日本才能生产。“能生产出配件,客户就会买公司生产的车床。”郑军骄傲地说。
从一名普工,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工人。郑军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路?
将兴趣转化为动力
16年前,郑军从技校毕业,分配至宁江机床厂精密零件生产车间。一接触数控机床,郑军立刻产生了浓厚兴趣。
那时,数控机床在我国还未普及,没有数控加工类教材,只有从外文杂志和资料上才能了解到更多知识。于是,郑军拿起了日文、英文教材,有了基础后就带着工具书进图书馆,还先后自学计算机、经济管理及机电类专业知识,迅速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如何扩大数控机床的使用和利用,郑军一有空就钻研。可以说,他把设备的技术、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数控车床车间主任杭建伟说。一次,在对宁江主导产品YG3612零部件的数控化生产中,郑军与技术人员共同修改完善工艺步骤,缩短加工流程减少加工工步5道,并用数控刀具取代传统的丝攻、铰刀等专用工具,以数控机床取代螺纹磨床,仅此一项就为车间每年节约资金5万余元,并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在参加公司与重庆大学合作的“冷风切削在数控机床上应用”研究项目中,取得丰硕成果。该项成果已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填补了我国在此项目上的空白。
2007年底,一位客户找到宁江机床厂,要求他们生产一种医疗用的钛合金小螺钉。当时这种零件只有国外才有。客户承诺,只要宁江能生产出这种零件,就买宁江机床。承担了任务的郑军在机床上反复试验,从刀具的选择到加工工艺的制订,不知失败了多少回。第5天,一颗符合要求的螺钉诞生了。郑军认真负责的态度及高超的专业技术,得到用户高度评价及信任。
人生有梦,创新动力常在
在“加快数控机床应用”的产业发展思路下,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吃紧。郑军主动请战,担负起培训数控操作工人的职责。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郑军编写出《数控车工技术操作规程》,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6个月内就培养出12名能独立完成加工任务的技术工人。徒弟李勇、王维斌等在省、成都市数控车工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
“与日本产品一争高下。”这是郑军的一个梦想。日本机床生产小型零件的技术一直遥遥领先,但郑军相信,经过在高起点上迅速成长起来的数控技工的努力,未来5年,这一梦想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