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区远眺。蒙传雄摄(资料图片) |
开栏的话
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的30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和社会全面进步的30年,是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历史是继续前进的基础,也是开创未来的启示。《求是》杂志从这期起,特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以理论文章、调查报告、典型经验、回忆思考等形式,力求帮助全党同志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和前进方向,永远铭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海南经济特区20年的成功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历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2008年4月7日至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海南经济特区2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一、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的重要棋子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也是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冬季瓜菜和良种繁育的主要生产基地。海南矿产资源丰富,海域油气资源储量巨大,居我国各海区之首。海南生态环境优良,素有天然大氧吧、生态大花园、健康岛的美誉,是公认的最宜居地之一。
历史上的海南岛长期孤处南海,开发较晚,经济社会比较落后。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海南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其地处国防前线,加上受当时特殊政治环境和经济体制的束缚,使这颗南海最璀璨的明珠长期未能闪烁出应有的光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继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全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形势喜人逼人。海南人民期盼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搭上办经济特区的快车,改变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
海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独特的资源、相对独立的地理区位,特别有利于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利用海南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试验,可以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经验。因此,海南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命运广受世人关注。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相对落后的海南通过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起来,必将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更强的示范效应。
如何把海南的命运与我国改革开放大业联系起来,把海南办成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使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全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直在思考、运筹的问题。1984年元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广州,肯定办特区的路子走对了;同年2月24日,他在北京邀请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座谈时,强调要开发海南岛,并坚定地说,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南斯拉夫客人时明确提出:要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自此,海南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肩负起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开创大特区事业的庄严使命。今天,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特区20年的日子里,回顾历史,海南人民可以自豪地说,他们没有辜负邓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厚望。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海南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颗南海明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闪烁出如此夺目的光彩。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