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30日晚上起,家里就住满了城里的客人。”头天夜里11时才接待完最后一拨客人的刘贵才,5月2日天刚蒙蒙亮又开始忙乎熬粥、烙饼,准备住宿客人的早餐。他告诉记者,这几天家里客人特别多,一拨未走又来一拨,仅5月1日就接待40多人住宿、400多人就餐,收入1万多元。
40多岁的刘贵才是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柳沟村的民俗旅游接待户。两年前,他被村里兴起的民俗旅游热所吸引,索性辞去北京城里每月2000多元的工作,投资40多万元回村发展民俗旅游,办起了可同时接待200人就餐和45人住宿的农家小院“塞外园”。“刚开始,有人说起步晚,又在村外,赚不着钱。没想到,一开张就红红火火,比在城里打工强多了。”他说,开业不到两年,已赚了20多万元。
“像刘贵才这样的民俗旅游接待户,在柳沟村很寻常。”柳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双林向记者介绍,柳沟村共有400多户人家,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户68家。2007年,全村接待游客42万人次,民俗旅游收入1500万元,户均20多万元,有的民俗户年收入达七八十万元。
5月1日中午,记者走进距离北京市区100多公里的“民俗旅游专业村”柳沟村,只见村里村外停满了汽车,家家户户顾客盈门。王双林说,游客大都来自北京城区及天津、河北等周边地区。吸引游客的主要是村里别具特色的“火盆锅、豆腐宴”。每位游客只要花18元钱,就能吃到1个主锅、3个辅锅、8个凉菜、6个热菜、8种主食,直到吃饱为止。
夜宿“塞外园”的一位游客告诉记者,早在10天前,他就与北京城里几位车友相约,专程到柳沟村吃“豆腐宴”。他说:“这里的"豆腐宴"果然名不虚传,既经济实惠,又与众不同。”
柳沟村原是个穷山村,全村1200多人主要靠种地为生。2003年10月1日,李石娥、闫合花、闫松英等14位村民率先在祖传的暖手工具——火盆上架起铁锅圈,铁锅圈上支起砂锅,砂锅里再放入豆腐、粉条、白菜、熏猪肉,推出了“火盆锅、豆腐宴”,迈出了民俗旅游接待的第一步。
1日傍晚,记者来到民俗旅游接待户闫松英的家,只见门前停放了40多辆汽车,就餐客人多达24桌,桌桌客满。等了10多分钟,闫松英才腾出空来接待记者:“今年"五一",客人比以往都多。”她告诉记者,当日白天,她家接待了60多桌,晚上还预订了七八桌,花钱请了十来个村民帮忙,仍忙得不可开交,订餐已排到了5月5日。“一年到头,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只有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才能放假休息。”去年,她家接待就餐客人约6万人次,纯收入超过20万元。
据王双林介绍,“火盆锅、豆腐宴”不仅给民俗接待户带来了可观收益,还带动了豆腐加工、瓜果采摘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测算,柳沟村民俗接待户每天光豆腐需求量就达600公斤,年加工黄豆、黑豆、绿豆、红豆160吨,全村5户豆腐加工户,年加工豆腐多达2万锅,户均收入不下10万元。
井庄镇党委副书记赵琳锋说,2006年,柳沟村被确定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近两年,北京市、延庆县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柳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安装了280盏太阳能路灯、修建了7万多平方米水泥路面,为柳沟村进一步发展民俗旅游创造了条件。
(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