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化迪5月2日晴珠峰大本营
绒布新闻中心背后就是绒布河,它是珠峰东、中、西绒布冰川融水汇流而成的“小河”。
前几天数次看到绒布河,感觉它像一条河谷中蜿蜒的“线”,抑或像一条小溪,感觉迈步即过。
今天从一个大斜角的土坡下到河床,这才发现在西藏高原清冽通透的空气中,有时候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绒布河水既宽又急,徒步几不可越。
记者的鞋子防水,试着举步前行,不想踩上覆盖了薄冰的大石块,脚下一滑,河水马上没到膝盖,这才尝到了冰川融水的刺骨。冰冷似无数尖细无比的针扎入每一个毛孔,想在河水中加快脚步,却不得不提防被另一块石块滑倒。急湍的河水猛烈撞击着腿肚,只好步步为营,笨拙地提起灌满冰水的鞋子前行,待到达彼岸,两条腿膝盖以下已觉木然。
绒布河是冰川消退的明证。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料显示,40年前的绒布冰川末端每年有1亿立方米的水流入绒布河。而记者眼前的绒布河看上去水流湍急,甚至淹没了膝盖,但宽阔的河床上更多的是大片大片裸露沉积的圆形石块——很明显,或近或远的历史里它们曾被河水浸泡冲刷,而现在只能暴露于晴空烈日下。
奥运火炬登顶珠峰,除了向世人传达和平、友谊、团结、合作等信息外,也许应该赋予它更多的寓意。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和湄公河等都发源于此,数十亿人的用水问题与之息息相关。由于全球变暖,包括珠峰在内的青藏高原冰川正在消融,这难道不足以引起世人忧思?
绒布河用其针扎刺骨般的冰凉警醒记者,记者也把它的警醒诉诸文字,告诉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