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为巴山“背二哥”兴建的民工公寓,如今在四川大巴山各城镇四处可见,大大改变了“背二哥”进城务工的生存状况…… 在四川巴中市各城镇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群,这就是当地人亲切喊的“背二哥”:他们背着一个喇叭口背篼,带着一副绳架,拿着一个T型杵子,靠背运货物谋生。
在过去,他们普遍是夜宿城区街边屋檐的“蜗居”汉子。近年来,巴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从实际出发,尝试着为这一特殊人群破解其在城市里打工遇到的“吃住”难题。
陆续兴建的百余家“一元钱”入住的“背二哥”民工公寓,不仅缩小了巴山“背二哥”与城市的隔阂,抹平了“新城市移民”内心伤痕。而且据称,它也以目前世界最低的住宿服务收费价格写进中国公寓史。
给他们一个住得起的“家” 四川巴中市的巴州、南江、通江和平昌四个县城,农闲时,进城当巴山“背二哥”的农民工多达3万余人,如同重庆的“棒棒军”,在当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劳动群体和社会“景观”。
2004年初的一个晚上,巴中南江县一位县领导在检查安全工作时,看见露宿街边的一位“背二哥”被子滑落一边,冷得打哆嗦,便亲自上前为他盖上。这一盖惊醒了“背二哥”,这位官员索性坐在街沿上与“背二哥”聊起来。
“背二哥”道出了内心话,“不是不愿住旅馆,是挣钱不多,不舍得住。”这位官员回应说:“农民工的食宿问题要解决好!”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巴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一致下决心要为“背二哥”在城镇里安一个他们住得起的“家”,这便有了后来的争相兴建的“背二哥”民工公寓。
2008年1月16日,一群农民工背着背篼,兴冲冲来到巴中市巴州区总工会,手里举着一面“感谢给了我们一个家”的锦旗。“巴州区总工会倡导的民工公寓为我们"背篼"一族做了一件大好事。今年我们再也不用露宿街头了,再也不会在半夜里被冷风吹醒了。”
带领大家送锦旗的“背二哥”刘太平,是巴中市巴州区青山乡人,是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巴中城当“背二哥”已经多年。过去都是白天四处找活干,晚上与三、四个“背二哥”露宿街边屋檐,结果年年冬天都要大病一场。
去年冬天,刘太平住进了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总工会倡导的民工公寓:伙食两元钱一顿,炖肉菜、炒素菜、白米干饭管够;每晚住宿费只要一元钱。他感觉生活舒服,挣钱也踏实了许多。他对记者说,这在巴山“背二哥”生存发展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遇上如此优惠低廉的住宿价格服务!
“背二哥”民工公寓遍布大巴山 “这是一种由工会倡导、社区管理、民间兴办的模式。”巴中市总工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工会都相继为“背二哥”建立起民工公寓,目的是为他们在城镇里生存提供一个“住得起、吃不愁”的方便之“家”。
在巴中市巴州区总工会的鼓励下,巴州区下岗女工王芳多方筹措资金、联系场地,在原来“巴城劳务人员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整体租赁城西市场二楼一个700多平方米的房屋,红红火火办起巴城最大的民工公寓,住宿铺位多达200个,每晚都“宾客盈门”。
2006年5月,南江县决定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成立县城社区劳动服务中心,把为“背二哥”服务纳入社区服务管理,首批西佛山、沙溪坝、春场坝三个社区里,每个服务中心获奖励1000元买电视机,另每个床位奖补80元。
通江县总工会兴办的“背篼”公寓,既解决了“背二哥”的吃住问题,同时还一次安置下岗职工7人。平昌县城里同时开办起好几家民工公寓,巴山“背二哥”白天外出挣钱,晚上就回到这个特殊的“家”里,看电视、话家常、打扑克,一派其乐融融景象。
为了保证民工公寓能够正常运转,巴中四个县区政府还按照床位多少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助,仅南江县政府2006年贴补“背二哥”民工公寓就超过50万元。
截至今年3月底,巴中地区已先后建立大大小小“背二哥”民工公寓百余家,从而让“背二哥”彻底结束了昔日多数露宿街边屋檐的历史。
教育进“店”提升“背二哥”素质 不露宿街头而住进民工公寓,还只是让“背二哥”从形式上融入了城市。精神呢?文化呢?当地党委、政府和工会又继续“破题”……
为缩小“背二哥”这些“新移民”与城市的隔阂,从去年开始,巴中市四县区的“背二哥”民工公寓开始进入“提挡升级”发展阶段:在进一步发挥吃、住便宜优势的基础之上,又新建浴室、娱乐室和民工夜校等设施。义务培训“背二哥”成为一种常态。
据了解,当地几乎每一个规模较大的民工公寓,都在工会的支持下开办起周末夜校。有教室、有教师、有课桌,甚至还有“课本”。巴州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王晓峰多次向巴山“背二哥”讲授农民工维权;巴中二中教师李永成也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讲授城市生活应该注意的细节。
让巴山“背二哥”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目前成为“民工公寓”普遍选择:购置了桌椅、电视,征订了《工人日报》、《四川日报》等报刊,向“背二哥”免费提供棋牌、看电视、读书等文化娱乐活动。
“背二哥”民工公寓还普遍制定了《入住管理制度》和《民工学习制度管理制度》。南江县沙溪坝一家“背二哥”民工公寓负责人回忆说:“背二哥”刚入住公寓时有不少陋习,如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不关灯和水龙头、三更半夜“冲壳子”(闲聊)。但自从民工公寓加强制度管理后,他们的生活习惯开始有了明显改变。
巴中市委一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巴山“背二哥”民工公寓,不仅大大改变了“背二哥”进城务工的生存状况,而且以其目前世界最低入住的服务价格改写了中国公寓史。(记者高柱通讯员苗勇)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