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曾利明
摄(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王思海、孙颖)自5月1日起,北京实行了新的“禁烟令”。在国人仍普遍存有“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烟熏文章酒熏诗”等观念时,这一纸禁令的效用究竟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新令实施遭遇尴尬
5月1日、2日这两天,记者走访了10多家网吧、餐馆和宾馆旅店,对这些重点吸烟的地方进行了调查,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在记者走访的四五家网吧中,除一家网吧外,其余都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通告,但是这些网吧都有人在“吞云吐雾”。
在西城区海乐通网吧,一位边上网边抽烟的网友身边的烟灰缸里已经有三个燃尽的烟头了,“我没事的时候就想抽”,这位网友对禁烟标志熟视无睹。
“我们这里不让吸烟,但有的网友烟瘾上来很难控制,我们只能劝他们到过道去吸,但遇到脾气差一点的,往往会发生矛盾。”海乐通网吧的工作人员显得一脸的无奈。
地处西单黄金地段的西西友谊酒店,较早就设立了“无烟客房”。“因为有较多的外国人来住,我们很早就设立了"无烟客房"。”酒店服务人员说,“我们共有10间"无烟客房",一般都是外国人要求住。”但对许多小一些的酒店、旅馆来说,工作人员都认为设立“无烟客房”似乎显得多此一举。“客人在房间里吸不吸烟,我们不好管。”国信苑宾馆前台人员的说法十分具有普遍性。
相较于网吧和宾馆,餐厅的情况则更加严重。记者共走访了5家餐厅,其中4家的经营场所内都没有划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有1家虽然划定了无烟区,但与吸烟区之间并没有什么隔离设施。
在4家没有划定吸烟区的餐厅,仍然可以看到指间夹着香烟的食客和没有吸烟的顾客在同一区域内用餐,而且餐厅内也没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提示。在金百万餐厅中,记者看到,有的工作人员自己还在经营区域内吸烟。“我知道现在餐馆都不让抽烟,但我刚才看到这里有不少人在抽,我也就抽了。”在金百万就餐的关先生说。
禁烟令面对深厚“吸烟文化”显得无力
关先生告诉记者,他抽烟已经有30多年了,自己平时吃饭也有抽烟的习惯。“在国内,烟和酒是一种传统文化。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互相敬一杯酒、递一支烟是人们沟通交往的需要。这种传统的意识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关先生说,“大家觉得吃饭喝酒时就少不了烟,要不怎么在飞机上没人抽烟,坐到饭桌前就想抽烟了呢。”
“为什么中国的男人之间,要用吸烟来体现阳刚之气?”一位去过不少国家的王振楷认为,“在国外很多城市,吸烟是被上层人士排斥的。如果你在路上或餐馆夹起香烟,几乎所有人都会对你投来质疑的目光,因为在他们看来,在公共场所吸烟就算不违法,也非常不文明。”
记者了解到,国内许多城市早在十几年前就曾有过禁烟规定,北京在1996年便出台了禁烟规定,但笼统的限定范围使得禁烟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充分显示,没有文化内涵的无烟说教,在内涵深厚的"吸烟文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王振楷说,当法规还不够完善时,关键是依靠烟民自律。当每个人的意识里由“不得不这样做”变为“不可不这样做”,由“要我做”成为“我要做”,陋习自然会消除。
禁烟还需有效的法律制裁手段
记者采访中发现,北京虽然专门设立了控烟检查员兼职劝阻吸烟,对违规吸烟的个人处以1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至5000元罚款。但是,这些检查员在工作中遭遇尴尬境地。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到2000人。东城区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禁烟执法面临诸多压力,他所在的卫生监督部门目前也没有拿到针对禁烟的执法文书,无从进行处罚。因此,目前实施的政府禁烟令,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场树立不在公共场所抽烟观念的宣传活动。
“按照北京市目前的现实情况,无法组建一支专职的控烟执法队伍。”北京市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饶英生坦言,要实现公共场所的无烟环境,还要依靠控烟运动扭转公众对烟草的观念。同时,严厉禁烟法令的威慑力,在香港等地餐馆禁烟经验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
许多网民都认为,北京颁布的禁烟令很好,不过执行很难,困难可想而知。在许多人看来,如果大多数人都不能遵从这样的禁令,或禁烟规定执行流于形式,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又如何体现?“北京的禁烟令要想真的起作用,还需要有效的法律制裁手段支持才行。”王振楷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公共场所禁烟”新法已列入北京市立法计划,计划最迟于2010年出台,届时将取消吸烟区,实现公共场所完全禁烟,同时大幅提高对公共场所吸烟者的处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