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原晚报
市场观察
个别商家“五一”促销有猫腻
“仅过了一天,标价就‘涨’了一倍,商家给打6折,可算下来,比昨天的标价还贵。他们干嘛要以这种方式‘欺骗’消费者啊。”昨日,市民王女士向记者讲述了5月1日某商家的遭遇。
4月30日,家住漪汾街的王女士到漪汾街某商场购物,在商场一层看中了一款标价为230多元的鞋子。一问工作人员才知,这款鞋子 “不能砍价”,于是王女士买了一款其他品牌的鞋子。5月1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听说之前刚去过的那个商场有不少商品 “搞特价”,王女士再次来到该商场,一看之前中意的那款鞋子标价,不禁令她惊讶:“怎么昨天标价是230多元,才过了一天,就‘涨’到400多元,‘涨’了近一倍。”王女士忙向促销人员询问原因,促销员则悄悄地告诉她,提价才能“打折”啊,这样才能“促销”,让市民购买。按照商家承诺的“6折优惠”,王女士也算了一笔账,打下折来依然比4月30日的标价还贵一点。“以前听说过类似的事情,但我可是真遇到了,这样的商家还有诚信可言吗?”王女士愤慨地向记者说。
而在这个“五一”,市民罗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5月2日,他在亲贤北街附近某超市花9.9元买了两袋蘑菇。“促销人员告诉我,那种小圆头蘑菇平时就卖9.9元呢,过节了,买一袋送一袋其他蘑菇。”罗先生经常来这家超市购物,他告诉记者,那种小圆头蘑菇之前也常买,一袋价钱也就是五六元,他怀疑商家“作假”,在欺骗消费者。在超市,罗先生当场质问促销人员,而促销人员则躲开消费者,不作回答。
对此,山西财经大学王教授表示,商家借节假日促销,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不违反法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促销活动,真正让利于百姓,是受消费者欢迎的。现在消费者的心态日趋成熟,对于商家的各种“促销”技巧已了如指掌,也有些 “审美疲劳”。商家如真的要通过促销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首先要诚信经营,然后要与时俱进,多研究当下消费者的心理,不要一味地“年年搞店庆,天天来过节”,而要有重点,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作者 本报记者 程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