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5月5日电(记者刘云伶)因违规组织小学毕业生进行学科竞赛,太原市两所民办培训学校日前被责令停止年内招生。然而就在此前不久,太原市教育局已通过多种方式发布禁令,严禁各类学校组织初中招生考试和小学毕业生学科竞赛。
多道禁令为何拦不住小小竞赛?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民办培训学校与优质初中之间的“交易”是主要原因。
一再失效的禁令 由于一些民办培训机构打着为某些“优质”学校招生的旗号,举办“小升初”考试,太原市教育局于2月28日出台文件,严禁举行任何形式的初中招生考试,如有违者,公办学校校长就地免职,民办学校停止招生,民办培训机构吊销办学许可证。此后,教育局又召集各初中校长和民办培训学校负责人开会,强调此禁令是太原市“小升初”工作的“底线”。
然而,民办培训学校陆续举行的竞赛、测试,使禁令形同虚设。
3月21日18时许,太原北辰学校组织50多名来自太原市多所小学的毕业生考试,被太原市教育局突查,试卷上赫然写着“六年级升学测试题”。
同日,太原康大培训学校向太原市教育局送呈报告,称该校于2007年承接“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活动,定于3月22日进行复试测评,考试形式是随堂进行测试。太原市教育局立即明确回复“不得组织考试”,表示若要测试,须待初中招生工作结束后举行。
令教育部门难堪的是,这些禁令被置若罔闻。
3月22日上午10时,一些家长反映,太原康大培训学校的10多个分校内,一场号称“内部测试”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测试公然如期举行。接到举报后,太原市教育局没收了两个分校的试卷,发现仅此两个考点就有来自太原市20余所学校的200多名考生,其中很多学生并非康大培训班在训生。
“事实上,还有不少民办培训学校已组织小学毕业生进行类似的测试、竞赛,而参与学生人数之多,难以统计。”太原市教育局成教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1月开始,太原市一些民办培训学校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组织竞赛或考试。
为参加考试,许多小学应届毕业生从六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就不停地奔波在各重点中学“小升初”的考场上。一些家长表示,孩子仅在六年级上半年就参加了六七次这样的招生考试。一位阳曲县的小学毕业生家长告诉记者,为了送孩子到多家民办培训学校参加培训和考试,他至今已交纳各项费用2000余元。
名校与民校的“交易” 太原市教育局对两所民办培训机构的查处,引起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恐慌,他们提出,如果测试成绩作废,则无异于堵住了很多孩子上好初中的路。
按照太原市教育局规定,小升初采取“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的办法。为争抢优质生源,很多初中学校曾自行组织考试。2003年,太原成成中学因为违规组织初中考试,校长职务被免,该校当年“评优”资格被取消。
此后,一些初中便开始委托民办学校进行测试,从中挑选成绩优异的学生;民办学校则收取培训费、报考费等费用,并扩大自身知名度。二者之间的“交易”由此开始。
太原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年元旦过后,各民办培训学校的种种考试就悄然展开。有的民办学校受公参民和公办学校委托,不少民办学校则向很多初中学校发出邀请函,让学校提供需考查学生的名单。与个别初中学校“合作愉快”的民办学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行使着这所初中学校的招生功能。
在康大学校总部校门口的醒目位置,张贴着该校举办第七届康大杯全国少年数学联赛的大幅广告,上面写着“组委会将推荐成绩优秀者进入重点中学或参加全国大赛”“"康大杯"少年数学联赛已成为社会和重点中学对学生评定的重要依据”。
为通过测试,增加孩子入选优质中学的“砝码”,家长们不得不花大笔费用将孩子送进培训学校。记者在太原市教育局了解到,仅康大培训学校在校生就多达8000多人。太原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曾对小学毕业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被调查者让孩子参加过各类培训班,涉及奥数、语文、英语、文艺特长、体育特长等方面,年平均花费超过5000元。
艰难的“就近入学” 太原市教育局成教处副处长王锋指出,大量不受“就近免费入学”限制的“校中校”,是导致“黑色交易”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
在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太原五中、山西省实验中学等不少重点中学初中部都已改为民办,多数优质初中都有改制校。这些学校为提高升学率,纷纷争抢优质生源,各种变相考试、测试、竞赛便应运而生。
对多数学生而言,即使测试成绩好,由于不少初中为改制校,学生也将面临1万元到3万元的“择校费”。在山西省一家银行工作的学生家长说,已有好几所重点学校来电话点名招孩子入学,他已给孩子报了山西省实验中学,并交了一万多元费用。
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办初中也开始通过面试等形式卡差生、抢优生。一位孩子在2007年进入太原市一所普通初中的学生家长说,孩子参加了好几所初中学校的面试,都因成绩不好被拒之门外,最后不得不托关系并花了1.5万元上了这所学校。
由此,对多数孩子而言,教育部门所承诺的“就近入学”变得越发艰难。
太原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属于正常、就近入学的学生仅占30%。除参加获批准的两所外国语学校的考试外,还有超过42%的被调查者参加了部分中学的相关入学考试。
必须破解的两道难题 教育界人士指出,要消除名校与民校“交易”主导下的择校热,在逐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应首先尽快攻克教育部门监管体系薄弱和相关制度不健全两道难题。
太原市教育局的王锋认为,有关部门认可改制后的“校中校”,却不制定适应其招生的相关制度和办法,是导致“交易”盛行的直接原因。这些学校在不必遵循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招生,是教育部门亟待破解的难题。
同时,王锋说,近年来,教育部门年年禁止提前招生、考试,而名校与民校的“交易”却愈演愈烈,问题还在于教育部门监管力薄弱,难以实现有效监管,若非学生家长举报,教育部门无从得知并掌握证据。
他告诉记者,康大学校接到处理结果后,其董事长提出抗议,称教育局的规定没有法律约束力。
有关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修改并完善对民办培训机构和初中学校招生的规章制度,就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和介入初中招生行为设立明确、细致的规定。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