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28日上任,到4月30日走访教育系统。一个月,江西省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完成了对宜春十个县市和市直部门的走访。
革命干部是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它说明领导干部的交换、提拔、任职是常事,都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但是,一个干部如何履新,却能够影响一个地方政坛风气。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履新时,提出不做新官,而是做新人的官念。“新官”与“新人”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做官先做人的道德追求。只有做新人,才可能有新干劲,新蓝图,新成就。
仇和到昆明任市委书记,首先希望新闻媒体提供一些昆明近期的负面报道;接着在基层一个县点评餐桌,引起该县的餐桌革命;然后是大会点名批评一个睡会的官员,直接结果是该官员辞职。仇和的个性,让连一年四季都没有个性的昆明产生了震动效应,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热点。
相比较而言,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的这次履新,则是另一种风格。上任伊始,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深入一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虽然这是干部履新的规定动作,却有着他自己的特点。如走访的顺序是先县市,再市直;先经济领域,后意识形态。
谢亦森书记在宜春市干部会上只作过一次很正式讲话,提出了三个值得品味的观点。其一是领导干部的交替仅仅是“接力棒”的交接而不是“跑道”的改变,要十分注重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二是要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家”和才能万事兴;其三提出发展是政绩、和谐也是政绩的政绩观。
而大部分时间,谢书记更喜欢深入一线,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结合实际,说到点子上。笔者关注了一下当地的新闻媒体,除了一些重大活动,有关谢书记的新闻报道并不多见。而谢书记调查走访的部门中,新闻媒体的走访安排很靠后。
于是,笔者悟出:有时候,没有个性,也是一种个性。它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执政理念,低调的为官作风。(刘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人民网观点。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