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据路透社4日报道,科学家说,如果农民认为连生产出足够的大米、小麦和其它粮食都已然不易,全球气候变暖还将使他们在寻求粮食增产方面面临全新的挑战。
5月4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人们在稻田里插秧。由于米价飙升,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贸易部长3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达成共识,同意就大米市场展开合作。包括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对粮食出口进行限制,以确保国内供应,抑制通货膨胀。新华社/路透
在一个气候不断变暖且不断受旱涝等极端天气困扰的世界上,农民必须改变作物管理方式,种植生命力更强的作物品种,并准备不断改变作业方式。
美国农业部分子生物学家莉萨·安斯沃思说:“将来肯定会出现很多严峻问题。气温是其中之一,还有供水问题。”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0.7摄氏度左右。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特别是在大量出产稻米的热带地区。
安斯沃思说:“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气温低、作物生长季短和水源不足限制了粮食生产,因此,将来气温升高或许会对那里有益。”
她对本社记者说:“然而,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气温升高很可能会使产量减少。”
污染是另外一种威胁。臭氧可能削减作物产量。臭氧是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后在地球表面产生的一种物质。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越高,破坏性越大。
5月4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两名农民在打谷脱粒。由于米价飙升,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贸易部长3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达成共识,同意就大米市场展开合作。包括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对粮食出口进行限制,以确保国内供应,抑制通货膨胀。新华社/路透
北半球的臭氧问题越来越严重,预计臭氧在导致减产方面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有数十亿美元之多。
世界上种植水稻的国家有100多个。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都以大米为主食。
联合国一个重要气候专题小组去年发表报告说,在低纬度地区,即使气温稍微升高一二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
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当地气温升高幅度不超过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将有益于粮食作物增产,但前提是有足够的水源。
但是,该小组有关气候变化影响的第四次评估报告说,当地气温一旦升高3摄氏度以上,就会影响到作物产量。这份报告吸取了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位科学家的专业意见。
研究显示,二氧化碳含量高本身会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但气温高和缺水带来的压力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缺水是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的。
5月2日,在菲律宾北部洛斯巴尼奥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左二)、菲律宾农业部长黄严辉(左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奇格勒(右二)查看水稻。当天,菲律宾政府与总部设在菲律宾北部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希望通过该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使菲律宾在3年内实现大米自给自足。新华社/法新
安斯沃思说:“我们将看到将来种植的作物品种具有一系列新特性。”
“这确实是需要我们立即着手去做的事情,因为我们今天希望改良的东西,很可能在2018年前都不会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而届时气候将截然不同。
”
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在改良水稻品种。但是,将来气候变化的速度是令人担忧的一大问题。
电脑模拟显示,如果世界继续以目前的速度排放温室气体,澳大利亚南部地区将会变得更加干旱。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高级科学家马克·豪登说:“我们需要想出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的巧妙办法。”他要求政府和业界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究。
“我们正考虑必须使农产品产量在2050年前增加一倍,因此,我们现在还没有奢侈到削减农业生产的地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不断加快前进的步伐。”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