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黄色的砖头外墙,凹凸不平的墙面,废弃的吊桥……这一切就是太古仓沧桑80载的历史沉淀。记者昨天独家获悉,广州古老的太古仓码头将改建成集港口历史展览、市民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商业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和新型体验式商业文化景区,成为广州的一个“城市客厅”。目前,码头的环岛路已经开始动工,革新路124号地址也将申请改名为“太古仓码头”。
文/记者蒋悦飞、陈穗华图/记者高鹤涛
岁月回眸
走进太古仓,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太古仓旁边矗立着的一个高大的石塔。
土黄色外墙,斑驳的岁月留痕,由一块块土砖围建而成,用铁做成的楼梯虽然已变成了铁锈色,却依然非常结实。“它是一个储水塔,如果仓库着火了,人们就会用这里的水来进行灭火!”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港务分公司党委书记黄剑明告诉记者。
建筑钢铁材料均由外国运来
紧贴着石塔背后,是一字排开的8个土黄色仓库,也就是古老的太古仓,伴着滚滚的珠江水,诉说着历史绵绵。土黄色的砖头外墙,在一个个玻璃窗口外面是用铁皮包着的木头的窗。走进一号仓,屋顶是由一块块铁皮搭成,两边倾斜的屋顶由一条条黑色的钢条搭成的架子支撑着。地下是由于长期存放碱性物质而泛起的一块块印记。在每个仓库的中亭,都竖立着一排排支撑的柱子,记者发现,每一根支撑的柱子都刻着“GLENGARNOCKSTEEL”的字样,这些玲珑凸浮的英文字母仿佛在诉说着他们远涉重洋的历史。
“这些钢铁都是由国外运来的!”黄剑明告诉记者,而在3个丁字码头,这样黑色的钢铁甚至“站立”在水中,成为码头的有力支撑,“他们已经在水中站了80年了,但是一点也没有生锈!”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成形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太古仓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海上丝路,明清十三行时期,是中国首次引入外资的历史见证。从1900年开始,随着广州经济贸易的发展,黄沙、沙面的码头已经不能满足贸易增长的需要,太古、日清等外资将目光瞄准了革新路这一块。大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太古仓已经日渐成形,大量的货物进出引来了众多码头工人以此为生。根据广州档案馆的记载,1931年5月,广州市政府土地局核发了太古仓的不动产登记确定证,法人代表是太古洋行,国籍是英国,住所是沙面英界9号,即原太古洋行的所在地。
而太古仓最威水的时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当时广州有4个作业区,河南、芳村、新丰和东丰。其中河南和芳村作业区是主力,而太古仓由于拥有东南亚、香港、海南和北方沿海的航线而成为当时广州港的枢纽码头,粮食、糖、水泥等大批的杂货从各地先集散到广州再发到其他地方,相当鼎盛。
随着现代运输方式的转变,海上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型化,对于码头的水深和设备要求越来越高,广州港的货物运输逐渐东移,太古仓的货物吞吐量日渐衰落。工业大道一片由原先的工厂区日渐转化为居住区,太古仓不得不面临着转型。
美好未来
引进创意产业太古仓将成都市客厅
太古仓的红线范围(包括水域)总面积是7.12公顷,其中码头区陆地面积5.25公顷,规划范围内包括码头区沿江3个丁字码头栈桥和8个仓库、堆场、保税仓、广州港集团办公区办公楼若干、广州海关办公楼等建筑和场地设施。“未来的太古仓将转型定位为:集港口历史展览、艺术产业、游艇商务、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和新型体验式商业文化景区。”广州港集团专门负责废旧码头改造的内港开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迎建告诉记者。根据《太古仓码头转型改造整治规划》,太古仓转型后,将建设成为广州城市的又一张城市形象名片,一个具有独一无二文化魅力的“城市客厅”,一系列独具大都市魅力的城市活动将在此进行。
主要的转型改造和环境整治策略是:在保留原有码头区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设计和建设码头区域环境,修缮维护、改造利用太古仓的仓库建筑,保留其独特的近代工业建筑符号和历史内涵,注入新的历史内涵,注入新的文化和城市生活内容,运用现代运营方式打造出一个既能承载广州近代码头工业文明,又能体现时尚风情的滨水空间和商业文化景区。
搭建话剧小舞台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曾经在定位上偏向于做成旅游观光和商业购物项目,但是必须进行大量的改造,后来,我们觉得80年的历史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应该更好地利用,于是我们决定引进包括广告、设计、IT设计、展示在内的创意产业,充分地发挥这里的文化和滨海的优势,做一个有位的城市客厅!”李迎建介绍。
在李迎建的设想中,8个完整的仓库,其三分之二将引入创意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一些艺术设计、IT产业的工作室。另外,他们还将保留3号仓库,做一些动态的活动场所,例如前卫、名牌的服装SHOW展示,或者是一些小型话剧、舞台剧的演出,观众和演员可以近距离接触,做好互动。“一些文化局和演艺公司曾经来太古仓看过,他们非常看好这个地方;我们也跟一些话剧创作人员沟通过,可行性还是相当大的。”今年,已经有一个服装秀在两个仓库之间的过道上举行过。记者从其留下的照片中看到,意境非常美。
“是不是这儿会成为广州的"798"?”记者问。对此,李迎建表示,他们并不想用一种单一的模式将太古仓的转型给定性,但是的确非常欢迎比较前卫的、具有艺术特征的业态进驻。
货运码头变身游艇码头
太古仓的3个“丁”字码头,凭借天然条件,原先可以停泊5000吨的货轮,转型之后则可以将它变成游艇码头,在“丁”字区域内可以停泊游艇,在“丁”字外侧,可以停泊珠江游码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人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高端人士已经购买得起游艇,在这儿筹建游艇会可以将这种潜在的需求逐渐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需求。”李迎建表示。
而在这些“T”型的舞台上,还可以做一些高端的PARTY。除此之外,还将开展旅游观光和休闲的项目,比如“我们会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咖啡馆,市民可以在某个黄昏时分迎着夕阳的余光,吹着凉爽的江风,面对江水叹杯香浓的咖啡。”
名词解释:
798
“798”厂位于北京市郊,是对一片区域的统称。原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厂房,乃建国初期苏联援建,为德国Bauhaus式轻工业厂房,堪称工业发展史上的“文物”。后来随着工区没落,厂房以低价租给一些艺术家和设计人员,后来渐成规模,成为文化艺术人的聚集区、工作室和生活区。而“798”也由一个地理概念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