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5月5日电(记者徐扬)近50年来,东北地区气候变暖趋势十分明显,增温幅度达到了1.5摄氏度,是我国增温最显著、增温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辽宁省气象局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气候变暖正对我国“北大仓”的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带来深刻变化,利弊并存,喜忧参半。
据介绍,气候变暖使农业种植带北移,为作物种植制度、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的调整提供了可能,也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例如,近50年来,辽宁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温度条件)界限开始的日期明显提前,大部分地区提前6天左右。目前吉林省的玉米品种成熟期较以前延长了7天至10天,玉米杂交种北移现象十分突出,生育期长、成熟期晚的玉米种植面积增长迅速。
此外,随着气候变暖,水稻产量形成期低温天气出现频率减少,低温冷害几率低,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8天左右,水稻种植面积得到稳步增加。2007年辽宁水稻种植面积首次突破了1000万亩。
但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使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粮食产量波动大。由于降水变率加大使目前的春旱和洪涝更加频繁,灾害损失程度严重。特别是冬季气温偏高,使越冬病虫卵(蛹)死亡率降低,易造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而增大防治难度,农业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同时,气温升高又导致化肥肥效期缩短,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种种原因使得农业生产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