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电视节目让5岁幼童蛇箱取物 孩子抱柱而泣(图)

  高空跨越“铁索桥”

  电视节目让5岁幼童在蛇箱取物遭质疑

  《宝贝加油》这是一档由成都本土自创、国内第一档少儿冒险类真人秀节目。以5岁左右的儿童为主角,每期都会让4名儿童单独或者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任务。该节目以培养孩子勇气、锻炼孩子意志为宗旨,但几乎每次挑战的完成都伴随着孩子惊恐的泪水和成功的喜悦。

  在8米高空,飞身抓单杠;在装满蛇的玻璃箱子里伸手翻找福娃纪念币……这些惊险的动作,你有勇气完成吗?如果换作你那5岁的宝贝孩子,你舍得吗?CDTV-2每周日晚8时30分左右播出的《宝贝加油》节目,在一次次用常人都难以战胜的恐惧磨练幼儿的心智和勇敢的同时,也引发了家长和观众的大讨论:这样的极限挑战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究竟是起到“加油”的效果还是会留下心理的阴影?

  现场直击 8米高空 娃娃抱着柱子哭

  一个不足5岁的孩子,只身一人爬上8米高空,站在直径仅25厘米的圆盘上,飞身抓住悬在一米之外的单杠……这是《宝贝加油》第五期节目里播出的画面。

  每个之前都信心满满说不怕的宝贝,上到圆盘时都无一例外地尖叫和哭泣,有的眉毛拧成一团、有的鼻涕眼泪一把、有的不停说要放弃、有的哭着喊着要找爸爸妈妈。“宝贝,加油,你只能靠自己。”“宝贝,你是最棒的,你的伙伴们都看着你呢。”高塔之下,“魔鬼教练”和父母们不停地为宝贝加油打气。每迈出一步,他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然而只有完成了任务,宝贝们才能享受父母的拥抱、“魔鬼教练”的嘉奖以及伙伴的艳羡。

  节目中,最害怕的一个孩子,曾在半空中抱着柱子一个劲地哭,足足僵持了十多分钟。筋疲力尽后才获得家长和教练的允许被放下来。节目中,虽然家长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太幼小,无法完成任务,但却无一例外地希望他们能勇敢尝试。

  制片方 孩子的胜利比明星更动人

  节目制作团队曾坦言,目前国内冒险类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大多都是明星,收视群体有限,所谓真人秀也并不能做到真正的真。而《宝贝加油》因为主角变成了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小宝贝,孩子们的恐惧比明星更真实,他们的胜利也比明星更动人。

  据该节目制片人颜蕾介绍,从3月1日开播到现在,《宝贝加油》已经播出了十余期,约有40多个少儿参加了节目,完成了各种各样惊险的动作。为了想办法“刁难”这些聪明的小宝贝,节目组在任务设置上,往往超越了传统意识上对少儿能力的界定。

  观众担忧 培养勇气还是留下阴影

  虽然仅播出了十几期,但《宝贝加油》节目引发的讨论已热火朝天。截至记者发稿时,网络上关于《宝贝加油》的评论也达到数万条。

  许多家长认为,《宝贝加油》为目前的家庭教育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孩子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培养勇气,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现在的娃娃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被娇生惯养着,遇到了问题只知道逃避,今后怎么克服?”一名幼儿园老师表示,这个节目触摸到了中国教育的软肋。让家长也认识到了“适当松开手”的必要。

  同时,不少家长也担心,用考验成人的游戏去考验孩子有点残忍。一名观众甚至表示,这个节目没有顾及孩子的心理健康。“娃娃还那么小,万一留下什么心理阴影,该怎么办!”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些拓展教练,他们中有的表示,节目中所涉及的拓展训练一般都是针对成人的,“我们不做小孩的,因为孩子的心理太脆弱,万一留下恐惧的阴影,我们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心理专家 “冲击疗法”需要心理引导

  泡桐树小学心理工作室专家陈竞认为,该节目设置上对孩子的刺激显得稍微强了一点,在心理学上叫“冲击疗法”。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效果会有差异,有的孩子可能是正面的;如果没有好的疏导,有的孩子也可能产生对抗心理。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皓也认为,节目的创意值得肯定,但过程设计上和孩子的生活现状反差较大。家长需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引导,特别是节目过后的心理疏导。“影响孩子的部分,可能更多地在于节目之后,而不在于过程。”张皓建议活动中可以适当邀请心理专家参与,及时疏导孩子的恐惧情绪。

  记者:做这个节目的初衷是什么?

  颜蕾:我们最初的设想就是想做一档有关孩子的真人秀节目,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很多,但大家都忘了关注孩子。现在的孩子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在娇纵溺爱下长大,遇事不会坚持,不少孩子在父母面前极端骄横,但到了众人面前却自卑胆怯,极不自信。我们节目要传达的一种理念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很多问题只能靠自己,很多品质在他们幼年时就必须养成。

  记者:为什么把年龄限定在5岁左右?大点的孩子似乎更适合?

  颜蕾:年龄小的孩子,在面临那些困难和恐惧时,所展现的本能东西确实要比大一点的孩子更能说明问题。另外,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多习惯和最初的意识都在这个阶段形成。

  记者:非得用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吗?

  颜蕾:事实上,这种方式也并不极端,首先孩子的生理安全是绝对保证的,我们的安全措施很到位,每期也都为孩子买了保险。在心理方面,我认为这种方式也并不极端。我们不能总用成人的眼光来思考孩子。比如说,做第一期节目的时候,我们设置的任务是要求孩子去翻越4米高的网,我们想这已经超越了他们平时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但结果是,面对镜头和鼓励,很多孩子都能轻松地过去。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后面几期的节目里,你也能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宝贝都表现得比大人更优秀。

  记者:有家长说你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颜蕾:我们确定这个节目方向时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但征求过心理、教育、社会等专家的意见后,觉得丰富的体验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只要过程中和事后进行正确的引导,是不会留下恐惧的阴影的。同时,节目本身也在不断尝试和调整,逐渐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智力方面的考验。

  记者:培养孩子的品质,通过一个节目就可以吗?

  颜蕾:当然不行,所以我们很强调过程中对孩子的鼓励,以及过程后的引导。我想,这个节目本身只是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有机会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状态下,给他们注入更理性、更健康的意识。你不得不承认,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孩子所能接受和吸收某种态度的几率会增加几倍。很多参加了节目录制的宝贝后来都变得坚强了很多。

  热线开通 咋让孩子坚强 你也来说说

  让孩子挑战极限,到底是能让孩子变得坚强还是种下另一种隐患?勇气教育需不需要这种极端的方式?你有什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今日,本报将联合成都全搜索教育频道共同推出网络讨论专区,邀请家长们就上述问题发表看法,同时,本报也开通热线86613333-2,倾听你的有关意见。本报记者 汪玲

正 方
反方
合适。现在的社会生活压力较大,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时候抓起,即先活动可以帮助幼童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不合适。幼童身体、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社会阅历也十分有限,极限活动过程中的惊险情景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责任编辑:张宬)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