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宜昌5月6日电(记者江时强、徐烨)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了解到,三峡工程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大投入采取了诸多综合性的应对和保护措施。
三峡水库2003年6月蓄水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的范围以内,水库的水质、泥沙、地震等方面的情况好于预期。
三峡库区干流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与蓄水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总体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蓄水以来的泥沙监测资料表明,长江上游输沙量明显减少。其中:2003年至2007年,年均入库输沙量为2.03亿吨,与多年均值相比减少54%。主要是因为长江流域干支流上不断兴建的水库拦蓄了大量泥沙;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土流失。
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人员伤亡事件。蓄水后三峡库区记录地震次数有所增多,但大于2级的地震极少,对三峡库区及三峡大坝均无危害性影响。
国家十分重视三峡库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多年来,相继组织实施了湖北宜昌大老岭植物保护区建设、湖北兴山龙门河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工程、古大树木保护工程、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抢救性保护等陆生植物保护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工程和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工程。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和特有鱼类救护中心也已论证完成,即将启动实施。组织实施了三峡工程珍稀鱼类增殖放流,至4月22日,累计放流不同规格“水中熊猫”中华鲟495万尾。
按照《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实施规划》要求,中国三峡总公司严格落实施工区环境保护措施,建设了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对已完工的施工现场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施工区的粉尘、噪音等监测指标符合国家要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