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于2008年3月3日通过制裁伊朗的第三份决议即第1803号决议。新决议表示要惩罚伊朗拒不暂停铀浓缩活动的立场,并督促其早日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适度加强了制裁力度,扩大了对售往伊朗物资的禁运范围,将军民两用物资列在了禁运单上;授权各国检查怀疑装有禁运物资的伊朗运输工具;呼吁各国在向伊朗提供出口信贷、担保或保险时要“保持警惕”等。
安理会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在决议通过90天内就伊朗执行决议情况递交报告,届时如果伊朗未能按照安理会要求暂停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将“采取进一步适当措施让伊朗执行相关决议”。
但近年来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朗制裁决议效果不佳。除美国态度坚决外,欧、俄在伊朗具有战略性利益,并不愿推动过于严厉的制裁。在国际油价的情况下,油气丰富的伊朗获益颇丰。伊朗借助宗教联系等渠道,在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等问题上不断干扰美国的中东政策,使其有求于伊朗,进而影响到其打压伊朗的决心和效果。实际上,美伊一直私下保持接触,双方已经就伊拉克问题展开了三轮会谈,目前均有意就伊拉克形势举行带有附加条件的第四轮会谈。
第1803号决议通过后,六国希望以压力和鼓励同时进行推动伊朗做出重要让步。六国外长联合声明重申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的大门依然常开着,六国2006年提出的解决伊核问题一揽子方案依然有效。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索沃斯在宣读这一声明时说:“我们再次确认2006年6月提议的鼓励性措施,并准备增加内容。我们的提议会提供让伊朗和整个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受益的机会。”但伊朗拒绝接受。伊朗于4月13日表示将向欧美各国递交解决核问题的新提案,不打算放弃核开发权利和停止铀浓缩。
跳出问题本身看问题往往看得更清晰和深刻。六国积极斡旋核问题仅仅是一个方面,背后是布什政府与伊朗政权围绕各自战略目标进行的战略博弈,是施压与反施压、颠覆与反颠覆的较量。核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伊相互施压的牌。伊朗一方面力图迫使布什政府改变对伊朗政策,希望与美改善关系,同时以理性斗争阻止美国的军事打击,以硬迫和意图明显。布什政府则以此为借口联合西方盟友,并借助安理会舞台和国际防扩散机制来对伊朗施压,希望要么使伊朗政府屈服,要么激发伊朗内部生变。美国对其炒热的伊朗核问题是心中有数的。2007年12月初CIA发布报告,认为伊朗2003年就停止研制核武的项目。这项关于伊朗核研发进程发表的重大声明已经说明,美国不那么担心伊朗的核能力。伊朗不断高调炒作要增开离心机、提高浓缩铀的纯度以及捍卫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等言行,也是视美态度而做的对应之策。本质上,核问题是美伊互相不信任的问题。在切实执行联合国决议、推动解决核问题方面,美伊都有前提条件,伊朗不信任布什政府,要求其首先对伊朗的国家安全做出承诺;而布什政府则要求伊朗首先要停止铀浓缩和核开发。
伊朗多年来的目标就是寻求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然后顺利融入国际社会。这一设想在2000年克林顿执政的最后一年发展势头良好,当时美伊关系获得了空前改善,如果不是布什上台后受到新保守主义蛊惑而全面推翻克林顿的对伊朗政策,谋求推翻伊朗政权,则美伊恐怕早就实现关系正常化了,所谓的伊朗核问题在克林顿时期几可忽略不计。即便2003年前,伊朗还对布什政府抱有幻想,并在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表示支持或默许。但布什政府一再拒绝伊朗的善意,积极寻求与美缓和关系的哈塔米政府于2005年中黯然下台,强硬的内贾德上台至今。尽管伊朗政府与宗教高层在一些问题上或有分歧,但在对美关系方面,内贾德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伊朗高层和许多民众的整体意志和立场。
伊朗也看穿了这一点,而以更大力度进行周旋和拖延,寄望于下一届美国政府尤其是民主党赢得总统大选的心态是强烈的。因此,2008年初以来,伊朗一改以往对美国缓和关系的急切心态,开始变得超脱起来。伊朗也看准了布什政府受制于国内反对、中东困局、伊朗实力等各种因素,已经不可能对伊朗动武,因而对美斗争加强。2008年1月以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称,伊朗不急于恢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美国决不会挫败我们,也不会让我们屈服。美伊在海湾发生的舰只对峙事件说明,伊朗对美国一再声称的军事威胁并未当回事。
4月8日,内贾德宣布已经开始安装6000台新离心机,伊朗不会屈服西方压力而停止核研究活动。究竟这是伊朗虚晃一枪还是货真价实另当别论,但这表明了伊朗的不惧和强硬姿态。11日,美称美军巡逻舰10日通过波斯湾时,三艘快艇接近军舰,美军发射警示用信号弹,快艇才停下;美称这是伊朗船只,伊朗否认。4月15日,伊朗副总参谋长称,如果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伊朗就会将以彻底铲除。但伊朗继续展现周旋的一面,避免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为形势发展留有余地。4月7日,伊朗表示同意“在必要的条件下与美国就伊拉克安全问题举行新一轮会谈”。
(作者 杨鸿玺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津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亚非学会、中东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