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人民日报

一片深情牵大山(党派之声)(组图)

贵州的山村

  本报记者 夏长勇摄
桑国卫(右三)等考察团成员在村卫生室详细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 夏长勇摄

  “医疗卫生”、“饮水安全”,这是许多贫困地区农民最关注的话题。

  围绕这两个问题,4月4日至10日,农工党中央考察团一行20余人,深入贵州的六盘水、安顺、毕节、贵阳等地的贫困山区作深入调研。

  贵州的路弯曲盘旋,颠簸难行。6天里,考察团翻山越岭、进村入寨,每天驱车数百公里。他们认真察看调研点,和苗、彝、布依、回等少数民族群众坦诚座谈,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取得丰硕成果。


  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个“网底”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中共十七大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县、乡、村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村卫生室是“网底”,这个“底”织得牢,农民就可以“小病不出村、防病有人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保障。

  在水城、威宁、毕节、大方、开阳等县(市)的农村,考察团察看了多个村卫生室,地方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努力,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所到之处,农民评价最高的是“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说,每年个人只交一二十元钱,到县城看病可报销65%,在乡、村看病,报销得更多。农民“敢看病”了,村卫生室就显得愈加重要,这个“网底”的脆弱性也就更令人担忧——

  投入不足,设备简陋。水城县玉舍村的卫生室设在一间破旧的民房里,“设备”仅有一张病床、一个药箱、一副听诊器、一个旧药柜。据六盘水卫生局局长介绍,全市90%的村卫生室设在民房或租用房里,且大部分低于45—60平方米的标准,也做不到“三室一房”分开。目前,全省仍有1265个行政村未设卫生室;亟待投资建设的一般村卫生室为10595所(每所5万元)、甲级村卫生室为8000所(每所8万元),资金缺口巨大。

  人才紧缺,素质偏低。全省26440名村医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4.4%;中专(含高中)学历以下人员占到40.8%。村医中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占5.3%。持“乡村医师”证书者是村医的中坚,占到总数80%。

  待遇较差,队伍不稳。马兴元、董万龙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二塘镇梅花村的村医,政府每月给卫生室150元的补助,这就是他们两人的“基本工资”。除此以外,打一针疫苗,可获0.2元补贴;开药可加价15%。这些都算上,人均月收入也就300元左右,比外出打工差多了。这两个农民离不开的年轻“先生”能坚持多久,令人担心。

  在梅花村、艾家坪村等地,身为著名药学专家的桑国卫、卫生部副部长刘谦等发现,村医开出的处方近一半是抗生素,这使他们十分担忧。他们提出,抗生素滥用会产生耐药性,隐患很大,希望引起关注。

  白天考察风尘仆仆,晚间碰头热气腾腾。渐渐地,大家达成了不少共识——

  村卫生室应该是公益性的,要改变当前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上“重视县乡、忽视村级”的状况,改变村卫生室“以药养医”的现状,使其切实承担起公共卫生的职能。

  提高村医工资与福利待遇,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村医队伍。建议国家出台扶持政策,逐步把村卫生室列为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

  应大力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履行管理职能,实行“人员统一调配,药品统一调拨,财务统一监管,工作统一考核”。

  “吃上安全水,是建设小康社会前提”

  贵州“富”水。全省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六位。

  贵州缺水!全省62%的土地处于喀斯特地区,雨水落地立即渗入地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全省92.5%的土地为山地或丘陵,山高水低,引水困难,“工程性缺水”严重。迄今,全省农村尚有1151万人吃水难!不少山区群众长年喝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

  焦渴的贵州,令人心酸。威宁县艾家坪村的村民要雇拖拉机到20公里外买水吃,一桶50斤的水便宜时要1元钱,贵时要2元,一吨水最少合40元。真是“吃水贵如油,天天为水愁。”

  一边是缺水,一边是水污染。地处威宁县的草海湿地,被称为“高原明珠”,然而由于生态的恶化,草海面积从原先的45平方公里,缩减至25平方公里,且污染严重。看完草海,桑国卫心事重重,他一再呼吁,绝不能让美丽的草海陷入“不可不来,不可再来”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省委已把“农村饮用水安全”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内容、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提出要“三步变作一步走”,在“十一五”期间筹资100亿元以上,解决1151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贵州地下水资源中,岩溶水占到80%,岩溶水开发前景广阔。据省地矿局副局长杨在锋测算,开发岩溶水,从找水、送水,到入户,在每个农民身上仅需投入400元。桑国卫表示,农工党将发挥智力优势,主办一次“高峰论坛”,帮助贵州推进这一“民心工程”。

  “毕节不脱贫,农工党不脱钩”

  毕节地处贵州西北部,有汉、彝、苗、仡佬等30多个民族。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山石裸露,土地贫瘠,水源稀缺,经济十分困难。

  1988年,经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议、国务院批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毕节试验区成立。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毕节的生产总值由23.4亿元增加到325亿元,增长近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6元增加到2458元,增长10倍。

  毕节的进步,有农工党中央的一份功劳。农工党中央历届主席卢嘉锡、蒋正华、桑国卫均多次深入毕节调研,为毕节的发展奔走呼号、牵线搭桥。试验区一成立,农工党就派出该党中央常委、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近时任试验区专家组副组长,一干就是四届。农工党中央干部在毕节挂职期间,为毕节引进多个项目,项目资金上亿元。

  大方县是农工党中央的扶贫联系点。20年来,农工党向该县投资或为其引进了“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1+1滚动养牛扶贫”等一大批项目;捐资创办了“泸黔前进苗族女子班”,设立了“前进奖学金”,先后投入教育经费110多万元。在农工党中央原主席卢嘉锡的呼吁下,国家先后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毕节地区“氟骨症”防治,使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大方不脱贫,农工党不脱钩;脱了贫也不断线”。农工党中央新任主席桑国卫对大方情深意切。1月26日,他不顾冰雪凝冻带来的危险,冒着严寒到大方等地调研。作为杰出的药学家,他敏锐地意识到,在当地种植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高原中药材,是扶贫的一条好路子。在他亲自协调下,贵州同济堂医药公司在大方县大坝村投资50多万元,建立了刺梨种植示范基地(100亩)。农工党还筹资40万,并协调其它社会资金,帮助农民种植半夏710亩。

  “不知道大坝村的刺梨、半夏种得咋样了?”4月8日,桑国卫再次率团来到大坝村。在一块刺梨地里,桑国卫蹲下身仔细查看。看到记者站到田中间拍照,桑国卫急了,说:“你们别踩了,我本来就没几棵苗!”焦急之情,溢于言表。

  在半夏基地,县扶贫办的同志向考察团介绍,半夏种好了,每亩每年可纯收入四五千元,农民现在的积极性可高了!听到这里,桑国卫欣慰地笑了。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夏长勇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