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民需要我”
——记西部计划志愿者安丽清
赵婀娜 廖春燕
安丽清,大学毕业至今,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担当志愿者2年。有人要她到大城市工作,她说:“我不去,草原的农牧民需要我,我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帮助他们。
安丽清的志愿者岗位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农业示范园区当讲解员。接待参观时,一位农民对她说,“这些知识都很有用,要是咱村的人都听听这些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细心的安丽清就此萌生办流动科技班的想法。
决心易下,实践难行。要让农民听得懂,讲课需要声像并茂。光买电脑、投影机这些设备,就要花近两万元,哪儿来这么多钱啊?无奈之下,安丽清把志愿服务的实情告诉了父母,善良的父母为她筹集到了两万元钱,支持她把志愿者的事业做下去。
有了设备,安丽清的流动课堂开张了。田间地头、披星戴月。当地镇党委看到安丽清“下乡讲课”很有效果,决定为她报销购买设备的两万元钱,并提出为她买一辆摩托车以及每天给她100元的生活补助,安丽清谢绝了。“有人说我傻,但我的努力是自愿的,是志愿者的行为,我只想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在进村入户讲农业科技的过程中,安丽清发现,很多农户用村里养的土种公牛繁殖奶牛,生下的牛体弱多病,产奶量一代不如一代,这直接限制了以奶牛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和林格尔农民的经济收入。
改良奶牛品种是当务之急。安丽清告诉农民,改良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性控冻精”,即人为控制牛犊性别的技术。为了让农民听得懂,她通俗讲解,“用了性控冻精,你想要公牛犊就下公牛犊,想要母牛犊就下母牛犊”。渐渐地,农民们了解了,接受了。
但问题接踵而来。一支性控冻精要两三百块钱,价格是普通冻精的10倍。而且,母牛从怀胎到新生母牛产奶,周期要三年,农户手头没钱,安丽清自己凑了一些钱,又多个渠道寻求到了企业和政府的赞助。最终,安丽清先后争取到20万元改良资金,并帮助当地农民培育出900多头性控母犊。
由于性控冻精技术推广有效,安丽清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将3000元奖金全部拿出来帮助当地农民建起了20亩地的“小科技园”,并请了她的老师给农民作技术指导。“我希望通过一户带动十户,影响百户,进而让大家都科技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