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能源:小便宜,大陷阱
作者: 林伯强
只要通货膨胀有所舒缓,政府就应尽快选择时机考虑煤电联动和解除成品油价格管制。短期从低价能源中获得的小便宜,即使有,也会让我们陷入长期的能源陷阱。
提价是抑制能源需求最有效的办法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首要任务就是要防止通货膨胀和节能减排。
在能源产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推动能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需求增长以及价格上涨预期。要降低价格上涨预期,就需要降低需求增长速度;要降低需求增长速度,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能源价格。
只要能源价格不变,依靠行政手段很难抑制能源需求的增长。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强劲的能源需求面前,行政对高耗能产业增长的无力是明显的。低能源价格体现的是高耗能企业的利润空间,是低效和不合理能源消费的基本动力。在强劲的能源需求面前,推动节能减排乏力也是明显的。
进一步说,在目前物价整体上涨的环境里,能源价格管制造成能源相对便宜,必然促使消费者增加能源消费。其他商品都涨价,而能源价格不涨,消费者的选择就很简单:尽量增加能源消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甚至可以用能源去替代其他价格已经上涨的商品,放大能源需求的增长。
一般来说,能源商品与其他商品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投入的选择取决于相对价格,对生产过程的耗能选择取决于相对价格。因此,能源价格管制和节能政策是相悖的,会对节能减排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超过14%,按目前的情况看来,如不能尽早解除能源价格管制,2008年用电量增长只会更高。
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需求增长是价格上涨的原动力。由于能源有效替代的不确定性,需求的快速增长会提高稀缺预期,稀缺预期再推动价格上涨。所以,不需要真正出现能源短缺,稀缺预期本身已足够推动能源价格快速上涨。
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没有听说谁买不到石油,但石油价格还在一路上涨。今天的石油价格大概比2002年上涨了5倍,美元贬值和地缘政治显然解释不了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油价上涨和石油的高需求增长不是简单的巧合,石油投机利用的主要是稀缺预期。因此,放大能源需求意味着更大的稀缺预期和价格上涨压力,成为今后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动力。
不允许价格上涨不意味着低能源成本。行政调控是暂时性的,且带有成本,扭曲价格的行政调控成本更大。价格尽管不动,但是能源成本会通过其他途径体现出来(如排队加油、缺电减产),社会经济成本可能更大。
而且,能源涨价的压力会积累,一旦放开,有可能出现价格涨得更快的情况。因此,由于常规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替代的不确定性,要想不让今后的能源价格上涨过快,现在就需要提高能源价格。因为抑制能源需求增长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对CPI的影响或没想象中大
能源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价格现象。能源价格上涨改变价格体系均衡,使相对价格发生改变;通货膨胀是整体价格水平上升,不会改变相对价格。但是,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002年以来,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价格经历了5年的持续上涨,上涨了一倍多。然而,由于产能过剩较高和价格影响滞后,我们直到2008年才看到明显的通货膨胀。
中长期来看,无论直接的或是间接的,能源价格上涨最终都会反映为成本增加。如果能源需求增长过快而且没有可行的替代,能源价格快速上涨一方面会从成本上推动物价总水平上升,另一方面会抑制总需求,延缓经济增长,从而使通胀与紧缩压力共存。
能源价格对CPI的短期影响可能不像大众想象那么大。首先它在CPI中所占的权重很小,其次,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推动有明显的滞后性,而短期中对价格实际影响更大的可能是心理因素。由于能源价格管制不利于能源效率和可能放大需求,短期的节能减排负面效应和反对通货膨胀可能的正面效应之间哪一个大,不能确定。中长期而言,能源价格提高后,因抑制能源需求而对能源价格产生的正面影响将大于因推动成本上升而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是确定的。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提高能源价格的同时,对通货膨胀指数中可能受能源涨价影响的要素,比如在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生活成本中居重的电、煤支出,及与公共交通和农业相关的能源支出等等,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补贴来减轻短期价格上涨压力和降低进一步涨价预期,同时可以使能源消费更趋于合理有效,并对能源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CPI压力进行平衡。
只要通货膨胀有所舒缓,政府就应尽快选择时机考虑煤电联动和解除成品油价格管制。短期从低价能源中获得的小便宜,即使有,也会让我们陷入长期的能源陷阱。整个能源市场和价格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越早越好。目前的低能源价格将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不利于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碍于可持续发展。
(作者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电子邮箱bqlin@xm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