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陈小姐的家里有一半的装饰物都来源于网购,就连窗帘都是自己丈量后在网上订购的。最近一个多月,怀孕的陈小姐又在网络上购买了孕妇和婴儿用品,还有她最喜欢的梅州盐焗鸡,网购已经渗透进她的生活。
可是,不是所有的市民都有愉快的网购经历,也有不少市民遭遇过各种各样的网购陷阱,对网购真是又爱又恨。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购物网站开始逐步完善网购各个环节的保障机制,尽力让消费者真正从网购中获得实惠和乐趣。
上网淘宝乐趣无穷 陈小姐从2005年开始迷上了网购,如今她已经是一个“钻石级”买家。近日,记者来到陈小姐的新家,陈小姐向记者展示了一屋子的网购物品,其中包括沙发垫子、窗帘、装饰画等等,几乎有80%的软装饰都是陈小姐从网络中淘来的。陈小姐告诉记者,她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去商场或工艺品市场,等到她下班的时候,这些商店也关门了。后来,她登录了购物网站,发现她所需的材料在网上应有尽有,搜索一个沙发垫子就能搜出几百条销售信息,而且价格不是很贵。一个晚上下来,陈小姐就像逛了两个大商场,货比三家,淘到了自己喜爱的商品。一个星期后,陈小姐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装饰品,几天后,一个美丽的新家就呈现在眼前。
陈小姐说,此后,她一有空就会到购物网站瞧一瞧。去年一年,她通过网购购买了衣服、鞋子、手机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有一次,她很怀念大学时期一位梅州同学带来的盐焗鸡,上网一搜索,居然有梅州网友在网上开了家土特产网店。于是,陈小姐的网购名单上又增添了盐焗鸡。陈小姐说,网购已经融进她的生活中,她很喜欢每一次拆邮包期待的心情,通过网购,她也认识了一大批淘友。
记者登录全国大型综合购物网站淘宝网后看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分类明确,很多网店还设有品牌和店规,俨然一个大型购物商城,一家售卖化妆品的网店一周之内居然能完成200多单生意,成交额有几万元。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到网购行列,据一家调查机构发布的《2007中国网购报告》显示,去年一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总成交额达594亿元,中国2.1亿网民中,有5500万网络购物人群,去年每人平均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最大的购物网站则是淘宝网,成交额达到了433亿元,接近于联华超市全国所有门店2006年的总成交额。
“黑卖家”只收钱不发货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网购中也充斥着不少“黑网站”、“黑卖家”,很多市民在网购时也遭遇到种种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何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不愉快的网购经历。不久前,何女士在一家购物网站上看见有卖家销售一款MP4的广告,声称支持各种音频视频播放,超大内存,超大屏幕,售价居然只有600元,还免费送货。何女士看着网络上的图片动心了,网站上也像模像样地列出了实体店的地址和电话,让何女士消除了疑虑。和卖家联系后,卖家坚持要收到款才能发货,还说电子产品存在高风险,不能随意递送。后来,何女士按照卖家提供的账号汇去600元,卖家还保证,只要四天就能拿到货品。可一个月过去了,何女士左等右等,怎么也等不来MP4,卖家音信全无,店面也人间蒸发,网站推说不负责任,他们只是负责发布信息。这一次网购受骗后,何女士不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销售信息了。
在深圳读大学的王小姐则在香港一家网站上看中了一双300多元的高跟鞋。因为网站是一家知名品牌开设的购物网站,王小姐不加思索就按照网站上网购的提示步骤,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信息提交后,王小姐就收到网站的确认邮件,并表示24小时内扣款成功后,将在15日内送货上门。可一个半月过去,王小姐并没有收到鞋子,期间,她去银行查账,银行显示扣款成功。王小姐多次发邮件及致电网购客服电话,但对方均用英语作答,邮件中也未对该商品的情况做出明确的答复。王小姐告诉记者,她以前以为向个人卖家买东西存在风险,没想到,直接向商家网购商品也无法保障。
记者从各个网购网站了解到,目前,网络购物付款方式存在三种形式,汇款、网上银行支付、第三方安全交易平台。前两种方式,买家必须将货款直接汇至卖家账户,属于先行汇款方式,买卖双方建立在诚信基础上,但不利于买家安全。第三方安全交易平台则起到中介作用,如支付宝、快钱、贝宝等,卖家可通过“交易管理”实时跟踪资金和物流的进展,在确定收货前,货款存在第三方手中,一旦出现有异议的交易,买家可申请退款并上传凭证,确保利益不受损害,这种付款方式,也成为了很多综合性购物网站推荐的付款方式。
付出真金白银收到次品 很喜欢网购的杨小姐连平时的衣服裤子都是通过网上购买,但她对网购商品和服务质量感到有些无奈。最近,杨小姐在淘宝上“淘”了两双鞋和三件衣服,货是如期到了,但质量却大打折扣。明明订了39码的鞋子,寄来的新鞋只有38码,衣服的码数不是偏大就是偏小,质量也和当时看到的照片相差甚远。杨小姐致电卖家理论,结果对方告知她,因为没有杨小姐要的码数,商家就自行调换了,货出去了就不能退换。杨小姐坦言,尽管已经炼就火眼金睛,但还是不能保证网购的安全性,网站也没办法照顾到消费者的方方面面。
有些网络卖家虽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退换货和售后服务,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折腾不起”。去年5月,市民肖先生在网上选购了一款二手唱片机,唱片机仅售100元。一周后,肖先生收到了唱片机,但是发现电子显示器无法工作,肖先生联系了卖家,卖家表示可以换货,但换货的邮寄费用由肖先生承担。于是,肖先生花了15元将唱机寄回给卖家。很快,卖家又邮寄了一台唱机给肖先生。肖先生一测试,电子显示器是好了,但读碟的磁头怎么也转不了。肖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这真是“花钱买累”。
代购买回假名牌 面对网购形形色色色的陷阱,有些市民把目光投向了网络代购。根据淘宝网统计,目前代购生意异军突起。但是,网络代购也给部分不法商家提供了造假的机会,周小姐就遭遇过代购买到假名牌的事情。前不久,周小姐看中了香奈尔的一款皮包,因为深圳没有香奈尔专柜,香港专柜又出现缺货,周小姐就上网找在法国的卖家,希望能够买到该款皮包。周小姐在一堆国际代购卖家中找到了一位声称在法国留学的卖家,卖家表示,他回国过寒假,不过可以让同学帮周小姐购买到皮包。周小姐就委托该卖家购买皮包。不久,周小姐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皮包。有一次,周小姐背着皮包去香港旅游,途经名牌包二手店米兰站时,她一时好奇,拿着包去验货,没想到,工作人员告诉她,皮包是高仿货,不是真品。周小姐想找卖家时,卖家的网店已经撤了,近万元人民币随着一声“高仿货”打了水漂。
网购药品欺诈多 市民洪小姐告诉记者,她在易趣网站上购买了一些卖家声称的日本流行的银杏减肥药。吃了药以后,洪小姐腹泻不止,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星期,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记者登录淘宝、易趣等购物网站发现,个人卖家在网络上售卖药品的现象很普遍,药品主要集中在减肥药品和性药品。有的卖家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售卖茶叶零食的旗号,却卖着止咳药和感冒药,药品名称十分隐晦,每个字的中间都用星号隔开,让人防不胜防。有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购物网站并不允许卖家出售药品。(郑健阳张爱咪) (来源: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