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5月8日电(嘎玛、张任青子)发展青海民俗旅游,既可丰富旅游产品,又能很好地解决青海冬季旅游萧条问题。在“青洽会”期间举办的旅游高峰论坛上,多名专家提议,青海应尽快编订“民俗旅游总体规划”。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
土族“於菟”、撒拉族婚礼、黄南热贡艺术等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绚丽多彩的多民族民俗文化是青海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青海还是昆仑道教的发源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文化在此交融,三大教派并行不悖。中国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说过,青藏高原是世界几大文明唯一的交汇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局长岳颂东感慨地赞叹道:“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是青海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但目前,青海各地的旅游没有形成合力,民俗旅游产品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一些景区的歌舞大同小异。”岳颂东说。近几年,民俗旅游越来越热,各地都想在这个大蛋糕上咬一口,若缺乏有序规划,产品重复,不仅会破坏市场,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青海省文联副主席、旅游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有义说:“缺乏创意的旅游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应走差异化路线,民俗旅游更是如此。专家们建议,青海省应深入挖掘民俗旅游的内涵,尽快编订“民俗旅游总体规划”。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