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晓蕾的眼角膜将给其他眼病患者带来光明 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 |
|
摘除郑晓蕾的眼角膜后,眼库的两位医生鞠躬表示崇敬 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 |
癌症妈妈临终前给女儿找了干亲 捐了眼角膜(图)
31岁的癌症妈妈郑晓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给自己3岁半的女儿找干爸干妈,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经过本报报道,她的两个心愿先后实现。5月7日晚10时20分,她离开了人世。
她走时只有护工陪伴
晓蕾走了,旁边没有一个亲人。
5月7日晚10时20分,听到晓蕾干呕的声音后,护工黄家梅急忙起来,喊晓蕾的名字,但是晓蕾不说话,眼睛是睁着的。“医生,医生!快看晓蕾是不是不行了?”听到喊声,医生护士都来了。脉搏没了,血压没了,晓蕾停止了呼吸。
临终前主动让护工擦澡
黄家梅说,当晚7时许,晓蕾提出要擦澡,“今天天冷,就不擦了吧!”黄家梅说,前两天,都是她主动提出给晓蕾擦澡,但是当天,是晓蕾自己提出且很坚持。
擦完澡,护工准备给晓蕾洗脚时,她却不让洗。“就这样走了,我连脚都没给她洗……”晓蕾走后,黄家梅难受得大哭了一场,感觉对不起她。
身边没家属 老护工给她换衣
“晓蕾10点20分走了!”当晚10时57分,接到陕一针医院院长王晏成的电话后,记者的心里也很沉重,急忙赶往医院。
凌晨的天空下着小雨,一个生命就这样逝去。病房内静悄悄的,77岁的老护工田稳安正在给晓蕾换衣服。“一个家人都没在,时间一长衣服就不好穿了!”医院的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好半夜去找田稳安帮忙。听说是报纸上报道过的那个想捐眼角膜的癌症妈妈,已经3年没再给“人”换衣服的田稳安一骨碌爬了起来,“这个忙我帮了!”
“我原准备推她晒太阳呢”
在医院宣布郑晓蕾已经死亡后,第一时间通知了晓蕾远在广州的丈夫刘先生。“我上午才飞到广州,准备两天后回去,没想到她就……”昨日凌晨零时40分,在与记者的通话中,刘先生很悲痛。
昨日上午11时30分,刚下飞机的刘先生赶到医院。站在病房外,他看了一眼床上的妻子,眼泪流了下来。他轻轻走进病房,上了三炷香,然后木然地站在床前,在门外就能听到他的抽泣声。“我还说,过两天回来推着她去晒太阳,用从广州带回来的绿豆给她煮汤喝……”刘先生哽咽了。
但是这些,已经无法再实现了,晓蕾走得是那样急切。
晓蕾走得是没有遗憾的。丈夫说,她生前的两个愿望都已实现。
角膜将给他人带来光明
得知郑晓蕾去世的消息后,西安市眼库执行主任银勇和主任医师张长宁昨日赶到医院,来实现郑晓蕾生前的最后一个心愿——捐献眼角膜。
银勇将一束寄托哀思的菊花放在郑晓蕾的床头,在取眼角膜前,两人向郑晓蕾的遗体深深鞠躬。从9时16分到9时26分,10分钟时间,两个角膜被成功取下,并放置在提前备好的装有营养液的小瓶内,密封。
离开时,两人再次向郑晓蕾三鞠躬。“郑晓蕾是陕西省第11例捐献眼角膜的患者。”张长宁称,这两个角膜在4℃的低温下可以保存21天,并且会很快给他人带来光明。
据介绍,之前得知郑晓蕾要捐献眼角膜的决定后,同在陕一针医院住院的另一名患者在去世后也捐出了自己的角膜,第二天便用到了需要的人身上。
3岁半女儿不知道妈妈走了
晓蕾去世后,刘先生的妈妈、哥哥、嫂嫂也连夜赶到西安,但是他们没有把消息告诉年仅3岁半的珊珊,“她在幼儿园,没给她说。”刘的母亲说。
宝鸡的杜女士是郑晓蕾生前给女儿珊珊找的干妈,昨日早上,杜女士刚打开手机就收到晓蕾去世的消息,她很难过。“我想你了!你咋不来看我呢!”赶到幼儿园时,看到可爱的珊珊,杜女士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将珊珊紧紧抱在怀里。“想让她安静一些,简单的走。”刘先生说,他不准备设灵堂和遗体告别。昨日下午,晓蕾的遗体已被火化,骨灰将于今日回宝鸡安葬。
感悟癌症妈妈生命的最后时刻
她想再多看看这个世界
郑晓蕾走了,是那么的急切,就像当初刚见到她一样。但是,许多次站在她跟前,我能感觉到她对生命的渴望,对这个世界的留恋。
生命的急切
“我的眼睛很好的,就这样带走太可惜了,我想捐眼角膜,你们能不能快点。”3月28日,我第一次给郑晓蕾打电话时,她就一连说了两次“你们能不能快点!”
第一次见到郑晓蕾,就感觉她是一个乐观的人,但是我能感觉到她的急切,她想给女儿找干爸干妈,她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也许,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对她而言真的很短。
了却的心愿
《我走后,谁能分点爱给我女儿》一文经本报报道后,一个癌症妈妈的两个心愿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干妈找到了,郑晓蕾也在捐献眼角膜的志愿书上签了字。随后,她放弃了治疗。“生命对于我太痛苦了,生命延长一天等于增加一天的痛苦,放弃治疗就是放弃痛苦。心愿了了,也没啥可牵挂的。”郑晓蕾说。
但是她却放不下那浓浓的亲情,每当女儿和丈夫陪在身旁,我都能看到她用强装笑容掩饰自己身心的痛苦。
打扰他们有点不忍心,这个时候,我感觉病房内的自己是多余的。
最深的感触
“谢谢你们,能来看我已经很感激了!”每当有人来看她时,郑晓蕾都会不停地说着谢谢。“感谢你们对我的家庭、亲人和孩子的关心。”郑晓蕾的丈夫刘先生说,他们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社会上像他这样甚至生活还不如他的家庭还有很多,他希望社会能够给这些人更多的关心。“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能够身体建康,愿天下所有的孩子能够快快乐乐。”面对镜头,刘先生说出了他一直想说但却没说出来的话。
也许这个时候,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他对这句话的感触最深。
矛盾的内心
女儿是开心的、丈夫是憔悴的、妻子是痛苦的。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在癌症闯入后,显得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但是采访这样的一个不幸的家庭,采访一个不幸、坚强且富有爱心的郑晓蕾,我的心始终是矛盾的。
病房里的灯关着,郑晓蕾闭着眼睛,平躺在床上,双臂露在被子外面,痛苦地呻吟着。每次去医院看她,我能看到她与病魔抗争的那种痛苦的表情。“你能不能给医生说一下,想办法让我快点结束,太痛苦了!”她不止一次这样对我说。
但是半个月过后,晓蕾就不再提结束生命的事了,我感觉她的内心也是矛盾的。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周,她每天的心情都比较好,丈夫和她聊天时,他们还一起回忆以前美好的日子。
坚强地支撑
晓蕾的病情,医生最清楚,按照医院的说法,当时她的生命仅剩二十多天。但是她却坚持了40天,“她太坚强了,挺下来太不容易了!”医生说。
郑晓蕾是痛苦的,医生说,当腹水达到一定程度,病人是最痛苦的,医学上一般建议抽出一部分腹水,减轻痛苦,但是郑晓蕾没让,刘先生也坚持不抽,因为一旦腹水被抽,晓蕾就仅能剩下两天时间。
郑晓蕾想在这个世界上多待一会儿,想和丈夫和女儿多待一天,而刘先生的想法和妻子是一样的,他也想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多陪陪妻子。
最后的留恋
昨日凌晨,当护工给郑晓蕾换衣服的时候,郑晓蕾呼吸早已停止了,但是她的眼睛却是睁着的,护士给她合上眼睛后,一会儿,眼睛又睁开了。
或许,这是一种留恋。
此时的病房,静静的,郑晓蕾面部稍微侧向右方,我看到了她的眼睛。“我的眼睛好好的,带走太可惜了!”之前,郑晓蕾说过的话在我耳边回响,她想再多看看这个世界。正如医生所说,“就像她捐献的眼角膜一样,虽然她走了,但是她将光明留在人间,继续看着这个世界。”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立春 实习生 周琳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