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9日电(记者崔静) 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日前在上海考察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时指出,信息技术革命给以纸质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冲击,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应大力开拓数字出版产业,推动出版体制的改革创新。
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组,6日抵达上海,开始对上海、四川两地展开为期11天的专题调研活动。在上海,调研组相继考察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出版发行改革先行单位,并与当地出版管理部门、专家学者举行了座谈。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于永湛指出,我国出版业正面临内涵与外延双重层面的发展任务,内涵层面要抓住内容资源,把传统出版进一步搞好,这是出版业发展的根本;外延层面,则要注重对新技术、新媒介的应用,在数字出版领域进行开拓。
于永湛说,目前我国的电子出版规模不断扩大,动漫产业也发展迅速,但数字出版可以拓展的领域还很多,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加快出版业的多元化发展。
作为全国出版领域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近年来着力发展数字出版,在“在线数字教育”“在线图书编纂平台”“在线工具书”和“在线出版商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该集团基于因特网设计的《辞海》和《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极大地扩展了工具书的使用方式。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出版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给出版业带来升级换代的大好前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实践,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出版体制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经验。”调研组副组长、全国政协委员江绍高说。
“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的同时,做好版权保护工作不容忽视。”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马胜荣强调指出,尽管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迅速,但有关数字出版的法律依然滞后,如果不从起步阶段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数字出版行业很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我国数字出版整体规模已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2007年,其市场整体规模更达到300亿元人民币。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指出,未来5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由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采购的电子书、数字报的规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由网民和手机用户带动的电子书、数字报内容销售及广告收入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