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林在昨天举行的2008陆家嘴论坛上,“中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如何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与会银行老总的热门话题。他们普遍认为,随着人民币升值加速和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金融机构也面临文化、人才、运作模式、风险管理等四方面的挑战。
走出去条件成熟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中国金融企业必须走出去,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已经走出去了,银行是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的,企业走出去了,银行业也要走出去。这几年中国对外投资每年增长60%,现在已有5000多个公司到国外投资,在境外投资总资产超过920亿美元。这些在境外投资的企业迫切需要金融企业为他们提供各种融资、金融咨询和结算等服务。他们呼唤着银行走出去。
其次,近年银行业的改革,特别是国有银行相继上市,使银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治理结构、发展潜力、资本充足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一个国际化的银行必须有国际化的网络,这也是银行走出去的动力之一。再一个,一些国内银行上市以后筹集了很多外汇资本金,这些资本金需要有相应的收益,要有更多投向,这也是他们走出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人才的积累、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为他们走出去提供了基础。
此外,有多位代表强调了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性。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在谈到该行对巴克莱银行投资时强调,这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国家开发银行与巴克莱的合作既有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合作,更有对我们自身业务发展的学习目的。我们的投资不是以财务投资短期盈利为目标,而是长期的战略投资,我们着眼于长期的合作。巴克莱银行将会带给我们很多在风险管理和国际化业务当中的新技能。
理性选择跨国经营模式 许多与会代表在发言中都谈到了,中国金融机构在走向世界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配合战略目标来确定走出去的具体方式。
日本新生银行前董事长兼总裁八城政基表示,要分清海外扩张的目的究竟是希望参与高经济增长国家的市场,分享其利润率,或只是希望学习全球的顶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然后在中国推出类似的服务和产品,还是想建立自己的全球业务。如果战略目标只是要参与高增长国家的市场,或者只是向西方学习顶尖的服务和产品,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参股。如果是希望在国外建立业务成为自身全球业务的一部分,最好还是建立自己的机构,要么是收购一个现有的海外机构,要么是从头开始建立一个自己的分公司或者分行。
交通银行行长李军表示,中资银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性选择跨国经营的方式。从目前来看,应该综合考虑目的地市场的准入情况和自身的经营能力。在目前阶段开设分支机构仍然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因为已经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参股、并购可作为积极探索的形式。目前很多国家对于金融机构的跨国并购和参股都采取了非常审慎的策略,通常会制定很严格的审批程序。有的甚至要通过议会批准,因而并购的成本比较高,难度也比较大。而收购兼并最难的地方,则是在并购之后的整合。目前在这方面还面临很多难题。
李军强调,要谨慎地选择走出去的目标区域,实行差别化的地域扩展策略。因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发达国家和较高水平的新兴工业国家,有相对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风险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并购方式进行快速发展。在一般发展中国家,由于当地金融机构的实力还不强,法制环境还不健全,可以以开设分支机构作为主要的跨国经营方式。
马蔚华认为,次贷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机遇。次贷危机使国际上的银行损失惨重,价值被低估,这些对于中国的金融企业走出去兼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兼并可以利用兼并对象在目标国的原有网络和市场,可以直接介入当地市场。但是兼并也有风险,既有国家风险也有资产风险。比如现在的一些美国机构,你不知道风险达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已经释放到底了。所以风险的判断和评估是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前提。而设立分行的好处是没有文化整合的麻烦,可以掌控。但是它必须一个一个地缓慢进行,而且需要目标国的批准,有一些壁垒。因此,当前中资银行的跨国经营,应该把设立分支机构和参股并购两种形式结合好。
走出去的挑战和对策 麦肯锡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张曦柯认为,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四方面的挑战。一是文化方面的挑战。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政治层面上的风险和障碍;二是人才的挑战。中国的金融机构人才国际化程度仍然是比较低的;三是运作机制与模式的挑战。中国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模式和国际上运作比较成熟的跨国机构还有比较大的差别;四是中国金融机构在参与海外投资的风险预计和风险管理能力上比较弱。
张曦柯建议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时,首先应该着重考虑跟着客户走,选择你的客户去发展对其有较大金融需求的海外市场。如果没有客户基础,也没有本身内在业务的连接性,简单为了获取新的市场,需要非常慎重地考虑。其次,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应该着力于技能与技术的转移,吸收产品创新领域的新技术,通过走出去来推进母体自身的改革与转型。第三,应该马上行动起来,有计划地、系统性的打造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八城政基也强调,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必须融入当地的市场,必须尽快雇佣培训和开发本土的员工来引领你的地方性运作,必须了解本地的客户,同时要和当地的官员和业界领导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