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建成10万亩设施农业
○实施绿色安全农业
○加快10大种源基地建设
○扶持120个龙头企业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本报讯(记者张立平)记者昨天从有关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升本市农业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今年起本市推出5大行动举措,着力提升设施农业、绿色安全农业、种源农业、集约型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水平。
实施设施农业建设行动,提升设施农业水平。目前全市设施农业建设正掀起高潮,到今年底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10万亩,一批高标准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亮相。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设施农业建设。今后5年,全市设施面积达到100万元亩,力争实现户均1亩。
实施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提升安全农业水平。通过努力,使本市符合无公害生产条件的产地全部得到认定,今年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依标生产,无公害基地的蔬菜、水果、水稻、小麦等粮经作物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推进主要农产品向绿色、有机方向迈进,在条件具备的区县建设3万亩有机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实施科技推进行动,提升种源农业水平。加快10大种源基地和一批研发平台建设,组织实施100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重点项目推广,主要围绕水稻、小麦等优质粮,抗病抗逆棉花、优质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方面,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使本市成为主要种植作物新品种的种源基地。
实施产业化带动行动,提升集约化水平。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扶持发展壮大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经营额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型龙头企业。今年扶持市级和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20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提升生态休闲农业水平。大力推广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普及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和方式。2至3年内,建成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小型畜禽养殖示范工程1.3万户,全市农村1.5万农户用上优质的可再生气体能源,6万农户用上太阳能热水器,近5万头猪、牛粪便得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