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舞月飞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语成为人们的生活文化元素,比如“史上最牛的……”是最绝对的;“为什么呢”、“你太有才了”是最通俗的……套用电影《大腕》里面的一句台词:“嘿,要是不说两句流行语,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最时髦的语言。流行语最贴切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是社会生活面貌的晴雨表。报纸上和人们口中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流转,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哪里的社会生活活跃,哪里就有流行语出现。在新世纪初,9·11、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WTO、翠花上酸菜、出线、QQ、反恐、flash是当时最流行的词语。可是,如果时间上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时最流行的词汇则是:下岗、抗洪、再就业、泰坦尼克、哇噻、帅呆了、美女作家、黑哨、知识经济、打假、邮购、网购、竞拍等新词语。90年代股市兴起之初,群众广为关注,于是就有一批与股市有关的流行语产生并流行开来,如:“牛市”、“套牢”、“接盘”、“割肉”、“跌停板”等。到90年代市场放开以后,“黑市”、“议价”则被“跳蚤市场”、“大卖场”、“广场”、“跳楼价”等取代。
词语作为一种符号,是客观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反映,社会及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促成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词汇对社会发展的依附性和共变性告诉我们,无论历史上的哪一个社会阶段,都会产生反映该社会特点和文化状态、打上鲜明时代烙印的流行语。这些词汇,就像一颗颗遗失的琥珀,一块块鲜活的化石,忠实地记录着历史。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腔调更有感觉,摆出更多的姿态,秀出更多的造型,大家有了多样性的追求,我们的生活也多元化了,我们的时代语汇变得五光十色,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姿态。特别是网络的发达,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批网络相关用语也流行开来,晒客、换客、威客、博客都是基于网络而产生的,而房价的提升、信用卡的流行,也相应诞生了房奴、卡奴一族……
房价指数、股价指数、推荐指数、人气指数、天气舒适度指数、安全指数……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数据,成了很多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顾问”。指数——以前只有在报告文件中出现的生硬数字,如今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它们就像一个个风向标,显示生活中的种种动态信息。由于指数能转化成经济效益,因此许多人在指数上动起心思来。“今天,你看指数了吗?”也流行开来。
汉语的“组词”能力实在可观,同样的意思,在不同时代,中国人会使它有不同的与时俱进的表达方法。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歌迷不叫歌迷,叫——粉丝;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尴尬不叫尴尬,叫——汗……
有的人使用流行用语是因为觉得好玩,有的人是觉得这么说话酷,有的人是出于讽刺。最不可取的态度是有人这么说是觉得能显示有文化,能显示“知道”现在流行什么,能显示有阅读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钱乃荣教授对流行用语有独到的见解: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绝对的。这是人类一种永恒变化更新的创造,本身就标志了一个时代的全部信息,应该提倡敏锐、准确、深刻、时尚、超前的语言文化风尚。不过,由于网络语言未经编辑过滤,必然比纸面语言有更多的自由度,因此常新常杂也是常有的现象了。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和社会发展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相比过去,流行语的流行周期正在缩短,语言词汇和社会结构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不断被打破,现在的流行语,总是匆匆来又匆匆去,但不管怎么样,流行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