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辞职
在校长张伯苓的安排下,各省运动员分别由该省南开同学竭诚欢迎,热情招待,举行多个联欢会。不辞辛劳的张伯苓参加了辽宁籍的欢迎会,简短演讲后,与运动员们一起做了游戏。南开著名运动员郭毓彬、王文达、施奎龄等还对外省运动员耐心指导。
1931年的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改由学校产生运动员的办法。由于以省、市、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各派代表3人选拔,促进了各地参加运动会的积极性,使参加该届运动会的单位增为北平、天津、青岛3市,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13省和哈尔滨、威海卫2个区共18个单位。
新的办法实施后,华北区各省、市都积极申请主办运动会,并修建较为完善的、永久性的运动场。可以说这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具有远见的一项措施。
长期担任华北体育联合会第一执委的张伯苓,曾为第四、五、十、十三届运动会的会长,第十二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和十八届运动会的总裁判长。以其对华北地区体育事业的突出贡献,赢得了全国体育界同仁的尊敬,确立了北方体育领袖的地位。
1933年7月的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大会特请张伯苓担任总裁判。7月11日晚,刚刚到达青岛的张伯苓,即在青岛市长、运动会会长沈鸿烈特设的宴会上,诙谐幽默地谈起裁判问题。他说:“我当总裁判亦有十余次,最怕会场中因裁判不公致起争执,叫我左右为难,说谁的不是都不好。此次希望大家不要叫我作难。”
说到这儿,他饶有兴趣地讲了一个笑话:“前几次运动会,各领队常因运动员之名次引起争执。一次,两名领队找到我,甲领队说甲之运动员第一,乙领队说乙之运动员第一,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其实他们各有所偏,甲乙领队只全神贯注于自己之运动员,故虽有其他运动员已越过界线,竟毫无觉察,迨自己之运动员越过界限才引起注意,遂误认为自己队员第一。经过调查,我才知道他们都错了,原来冠军是另外一个队的运动员!”话音未落,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次华北运动会期间,张伯苓在青岛还留下一段逸闻。此前由于共同重视学校教育,张伯苓与沈鸿烈私交甚笃。沈鸿烈接任青岛市市长之后,曾多次到天津虚心聆听张伯苓的教诲,并在张伯苓的推荐下,聘请南开中学教务主任雷法章担任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张伯苓曾评价:“当今之世,像沈鸿烈这样为国为民的市长,能有几人?”岂知,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市长,在华北运动会之前因为某个事件已经提出辞呈。消息传出,青岛市民反应强烈,各界推选代表赴市府请愿,恳请他打消辞意,而沈鸿烈辞意坚决。
华北运动会结束的第二天,青岛记者公会宴请各埠记者,特请沈鸿烈、张伯苓作陪。
题图为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
(本书原为30万字,由周鸿飞缩编。)
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