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人们手持标语参加反美游行。当天,大约200名伊拉克人举行反美游行,要求美国从伊拉克撤军。新华社/路透
再过几个月布什总统就要“交班”走人了。不论谁接班,都不得不接受布什留下的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个战争遗产了。布什原以为他能很快结束这两场战争,并企图在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两个“民主”样板,从而引导整个中东走向“西方化”,实现由美国领导的“大中东计划”,借此牢牢地控制中东地区。
布什的“西方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分别“化”了七年和五年的工夫,但两国人民并不“领情”。在阿富汗,“塔利班”死灰复燃;伊拉克原本无恐怖分子,“化”来“化”去却成了国际各类恐怖主义组织的藏身和集结地。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布什总统为何会遭到如此意想不到的失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布什本人在反恐认识方面的误区试作粗浅分析。
误区之一:恐怖主义根源问题 布什认为,恐怖主义是“专制”和“暴君”统治下的产物。强调只要推翻了“专制”和“暴君”的统治,就能“根除”恐怖主义。因此,他把反恐和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布什忽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千差万别的各国国情,把西方“民主”作为人类惟一药方四处套用,把非西方式制度的国家看成是“专制”和“暴君”统治,并制造了“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明目张胆地动用武力更迭别国的政权。
以上情况表明,布什把当今国际社会政治制度的多样性用美国的模式来单一化和统一化了,也把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单一化和统一化了。本来,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而且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差异极大。一般来说,除了其本国的内部原因(如经济贫困、政治混乱、宗教矛盾等等)外,更为重要的是由西方某些大国实行对外压迫和对外侵略的政策造成的,这也就是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矛头针对西方国家的原因所在。布什在对恐怖主义本质的认识上步入了误区。
误区之二:在反恐战略制订方面 9.11后,布什很快把美国的军事战略目标转到打击恐怖主义组织上来。但他对这个敌手缺乏深入而缜密的研究,故在战略判断上造成很大的错误,从而陷入了误区。
其一,仓促开战,感情用事。9.11令美国举国群情激愤,布什也随之失去了冷静,急功近利,轻敌冒进。
其二,武力至上,忽视外交和政治手段的作用。最典型的是伊拉克战争,布什打一开始就强调用武力解决问题,速战速决,后来又不断增兵,误以为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用武不足。2006年12月,美国伊拉克问题研究小组曾提出“以外交为主、军事为辅”的对伊战略。这也是美国的盟友及其他国家共同的希望。但布什仍我行我素,继续增兵不已。
其三,缺乏一套战后重建战略,走一步,看一步。布什在伊拉克的失败,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失败,不如说是败在战后重建的战略上。他原以为能很快完成伊拉克政权的重建和经济恢复。结果伊拉克不仅政治上越来越混乱,而且人民生活更是每况愈下,加上美国驻军的为所欲为,伊拉克人民把矛头转向了美国,认为美国人只有长期占领的计划,而没有改善伊拉克人民生活的计划,纷纷要求美国早日撤军。
误区之三:把反恐作为扩张工具 布什领导的国际反恐运动只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将其纳入建立“美国世纪”的框架之内,为美国的对外扩张服务。因而对反恐采取了双重标准,严重混淆了对恐怖主义含义的界定,使反恐斗争迷失了方向。
如,美国国务院原本已将伊朗人民圣战组织定性为恐怖组织,并规定:“任何美国人向其提供帮助属于犯罪。”但后来该组织转向反对伊朗内贾德政府,美国便把该组织转视为盟友,并给予物资援助。这种以美国利益为转移的划分法,使美国失去了国际反恐统一战线对它的信任。并且引起那些不属于西方制度的国家以及一些与美国关系龃龉的小国的恐慌,担心被美国划入“恐怖主义国家”之列。因此,美国的这种反恐斗争不仅不能给世界带来安全,相反,还把世界搞得更加混乱和不安。从而把国际反恐斗争引入误区。
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布什总统对反恐斗争的特性缺乏认识,导致他在反恐战略的制定上、军事力量的使用上以及政治外交的运用上等方面都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误区。(陈宣圣) (来源:《世界知识》杂志)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