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显示,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8个地区的宫颈癌病毒感染率为15%。近日在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子宫颈癌防治研讨会上专家指出,通过注射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子宫颈癌将有望成为人类第一个可预防的癌症。目前子宫颈癌疫苗已在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获准使用,而在中国大陆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据介绍,由中国癌症基金会、部分宫颈癌协作组成员参加的我国首次“妇女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北京、上海、沈阳、深圳四个城市,以及河南新密、山西襄垣、山西阳城、新疆于田维吾尔族地区四个农村地区,共有8530名17岁至59岁的妇女参加了筛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是15.2%,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是14.6%,其中,维吾尔族妇女的HPV感染率相对较低,其高危型HPV感染率是7.2%。感染者从年龄上看,分布曲线呈现两个高峰,分别是20~24岁和40~44岁两个年龄组。而发达国家通常只有第一个高峰。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医科院肿瘤所肿瘤流行病学室主任乔友林教授说:“这使中国的子宫颈癌预防更具有挑战性”。
感染高危型HPV只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之一。即使感染了高危型HPV,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发展为子宫颈癌。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医科院肿瘤所原所长董志伟教授强调,妇女体内的HPV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清除,与营养状况、公共卫生条件等因素均有关系。
子宫颈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有资料表明,早婚早育、有流产史、性病史、拥有多名性伴侣的女性,都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因此专家建议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应该开始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
在中国,每年估计有10万名子宫颈癌新发病例,3万名妇女死于子宫颈癌。而中国癌症基金会领导的另一项覆盖中国七个地区19家医院1244名子宫颈癌患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中国近85%的子宫颈癌病例由HPV16和HPV18这两种高危型HPV所引起。(笑阳)
近日,2008年度“中国女性形象工程”北京宣传活动拉开帷幕,图为积极参与的市民高举“美丽女人,内外兼修”的标牌。包婧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