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大雪教授甘阳接受媒体采访 |
| |
香港大雪教授甘阳发言 |
港大教授甘阳:大陆名校毕业生素质不及美国州立大学
中国大学新生入学时堪比哈佛
此次通识教育论坛受到了网友广泛关注,有网友戏说:“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目光纯洁,灵气袭人;上中学的时候两眼茫然,目光呆滞;大学出来后只能是眼珠间或一轮了。”对于这种说法,甘阳教授并不赞成。甘阳教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清华、北大等大陆顶尖高校,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综合素质绝不比哈佛、芝加哥大学的学生逊色,因为他们是高考这场激烈竞争中的优胜者。
甘阳教授说,大陆大学生刚入学时是两眼放光的,到大学3年级时,社会的诱惑太大,学生目光已浑浊,而西方,特别是美国采用通识教育制度,大学4年是脱胎换骨的精英教育,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课程设置。他指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最严重问题是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内容太少,学生应大量阅读人类文明的经典,吸收几千年的文明积淀,才能培养出深刻的思考能力。
先从减负着手提倡小班讨论
然而,当前本科教育中的通选课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和学校都不重视,这些课程只是专业核心课程以外的附加课,反倒增加了学生负担。作为一位长期研究通识教育的学者,甘阳教授认为,要推行通识教育,就必须先给学生减负。
甘阳教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已连续开展了数年通识教育实验,他认为大陆高校的课程太多,而且对学生没有提出严格要求,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带着耳朵听而已,造成上课质量低。甘阳教授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同样采用4年8学期的学制,但8学期学生总共只需修32门课,且全部小班授课,对每周的阅读量、作业等都有严格要求,每周上课每个学生都要发言,因此学生不可能逃课。甘阳说,小班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批判能力、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完全可以对文本及老师的观点提出批判。
有网友提出,要实现小班授课,目前大陆高校师资力量不足,难度较大。甘教授对此并不认同,他表示,要开展小班授课就必须压缩课程,合理调配、运用师资。而且,小班授课的不是教授,而应是博士生、研究生,复旦、清华等高校已经开始让一部分学生做助教。甘阳建议大陆高校建立助教制度,充分开展小班讨论,此举可谓“一箭双雕”。每个研究生都必须做助教,培养其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是给研究生补上通识教育课。(新民网 杨扬)
|